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四页,“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
佛教的修学,把生命的因缘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杂染的因缘,第二个是清净的因缘。杂染因缘的相貌,简单地讲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一个人会产生痛苦,第一个步骤,他一定会先起烦恼。我们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产生贪瞋的烦恼。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控制得住,烦恼的下一个步骤就是造业。一旦造了业,就一定要受果报了,受痛苦的果报。这就是我们杂染痛苦缘起的因缘。另外一个因缘是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就是我们刚开始这一念心跟境接触的时候,产生般若的观照,慢慢地从因缘当中成就解脱,最后成就广大的清净法身。
所以我们的生命有两种情况会出现,一种是杂染的因缘,一种是清净的因缘。
我们现在是安住于一个杂染的因缘,那么我们现在学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这个杂染的因缘转换成清净的因缘,就是从烦恼障、业障、报障,转成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我们其实就做这个工作。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倓虚老和尚结合本经的开示,说有三个方法,三个次第:第一个你要不迷,第二个是不取,第三个是不动。
我们面对因缘的时候,首先你要生起观照的智慧。当然,这个观照不是向外,是向内观照,观照你的起心动念,所谓“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我们受外境的刺激产生的妄想是生灭的,它的本性是空的。不要跟着我们的感觉走,不要跟着我们一时的想法走。“知真本有”是说,我们的真如本性产生一种菩提的愿望,那个是我们可以去随顺的。所以我们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只是一时的感觉,什么是恒久的愿望。你要把心中的真妄很清楚的地区分出来,然后产生不取,最后不动。所以我们在佛法当中,修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动,不要乱动。
我们讲一句实在话,我们今天不修行便罢,只要你开始在心地上用功,你就会感觉:一个人乱动是很危险的。从我自己的生命经验来说,我看到太多的人在整个修学的过程当中,因为一念的差错、一念的乱动,前功尽弃。《楞严经》后面会讲到,你真的不要乱动。《楞严经》的基本思想是: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你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整个真妄的交攻过程当中,你的身心世界乱动,对你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魔境会干扰你的。外在的冤亲债主——当然我们现在还没办法惊动魔王——你的冤亲债主会干扰你,会给你一些错误的讯息;你内心的烦恼会反弹,你要调伏它,它也要调伏你。那么你这个时候内外交攻。怎么办呢?不要乱动!所以我们在整个修学当中,先求不变,再求随缘。你一动,可能就前功尽弃了。
问题是我们要怎么不动呢?你就是要先不取。怎么能够不取呢?首先,不迷。你要很清楚什么是真妄。所以你看佛陀花了三卷半的篇幅,来作心理的建设。尽管现在我们还没有进入到二十五圆通的真实的止观的修学,但是你必须先把不迷的基础打好,就是很清楚地分别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妄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八个字,我们可能要去学将近一年的时间,要花一年的时间学这个道理。那对以后的整个心念的止观,会打好比较坚固的基础。
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分三:子一、请问。子二、说示。子三、领悟。
好,我们看第三段,约观河显见性无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