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九讲】(2 / 2)

三七行道它有三个重点:第一个七——修忏悔,第二个七——主要是发愿,第三个七才是持咒。忏悔的意思就是说,当然我们一般人没有修行,你就不感觉到你业障重,因为你每天跟业障在一起。但是修行者,你开始专心的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你内心当中开始有一种清净的功德进入到你的内心当中。我们知道真妄是不两立的,所以你清净的功德会把你的罪障逼出来,逼出来会有两种相貌:第一个、修行人躁动不安,你看到这个人平常在家的时候放逸的时候很正常,一到道场就躁动不安,这个人他的过去生或者今生肯定有重大的杀盗淫妄的罪业没有忏干净,他那个罪业本身就是躁动相,所以这时候要勤加忏悔。第二种情况、心思暗钝,他一坐下来内心就是一片黑暗,所缘境佛号、所缘境持咒、所缘境……全部提不起来,一下子就昏沉,这种也是罪业之相。你不忏悔的话,你根本没办法去修行,因为罪业产生遮障。

修行方法

礼 诵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

你感觉到你在修学过程当中,包括你躁动不安,包括你心思暗钝,这个都应该勤加忏悔。怎么办呢?在第一个七天当中,你要很真诚,你要很专注、很虔诚的顶礼十方诸佛如来,乃至于诸大菩萨跟阿罗汉的圣号,这是第一个忏悔的方法。

第二个、[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一方面在六时当中(一天当中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二个小时),你诵持神咒,一方面经行围绕着坛场,在每一个时辰当中,要持『楞严咒心』一百零八遍。『楞严咒心』下面再说明。这地方的忏悔有两个,包括身业的礼拜、口业的持咒、内心至诚恳切,内心这种皈依的心,仰仗佛菩萨的加持,来灭除修行者的罪障。

发 愿

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提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

忏悔它主要是针对过去,发愿是针对未来。忏悔就是我们对于过去已经造作的罪业,一种内心的追悔,发愿是对未来生命的一种防护、事先的一种防护。这时很专心的发愿、发菩萨愿,在二六时中心无间断,在大乘的戒律,先有愿教,所有的修学佛法都是以愿导行,有愿才有行。「愿教」指的是《梵网经》的十大愿王,或者是『普贤十大愿王』…等等,都是属于发愿的内涵。发愿主要的就是菩提心,发愿在修学当中有两个主要的目的:第一、启发修学的动力,以愿导行。你看我们在打佛七的时候,佛七也是一种加行,有些人打佛七他无所谓,他就是没有愿望,有些人他是有备而来,他打佛七是为了要破除障碍,要成就往生的,所以他在念佛的时候,他那个心力特别强,所以愿望能够产生一种修学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