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雨氲坚定地说:“村长,那是我们自己的企业。我们可以先整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把咱们村的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都展现出来。”她的眼神中透着坚定,那股子决心像是要冲破眼前的重重困难。
于是,两人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工作。他们深入村里的各个角落,去田间统计农产品的产量和特色,到村里的手工作坊收集传统工艺品的种类和制作工艺,又走访了村里的老人,深挖那些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故事。
清晨,阳光驱散了薄雾,卫雨氲和林竹晓走进了田间。田里的农作物郁郁葱葱,微风拂过,麦浪翻滚。卫雨氲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小麦的种植面积、预估产量。她问正在劳作的张大爷:“张大爷,咱这小麦的品种有啥特别的呀?”张大爷直起腰,笑着说:“闺女啊,咱们这小麦啊,那可是老品种了,口感好得很,煮出来的面香着呢。”
林竹晓则在一旁查看灌溉系统,他发现有些地方的水管有些老化,便在本子上记下来。他对卫雨氲说:“雨氲,这基础设施也得在计划里提到,要是和企业合作,这方面也需要改善。”
接着,他们来到村里的手工作坊。坊里弥漫着淡淡的木头香气和布料的味道。老工匠李师傅正在专心地雕刻着一个木质的小摆件。卫雨氲走上前说:“李师傅,您这手艺真是一绝啊。”李师傅抬起头,笑着说:“这手艺啊,传了好几代了。就是现在年轻人都出去了,这手艺不知道还能传多久呢。”林竹晓连忙说:“李师傅,您放心,我们就是想把这些传统工艺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他们还去拜访了村里的赵爷爷,赵爷爷已经九十多岁了,可是说起村里的民俗文化却是滔滔不绝。“咱们村啊,以前过年的时候有个独特的舞龙活动,那龙可都是村民们自己扎的,舞起来可威风了。还有那传统的戏曲表演,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唱腔。”赵爷爷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一份精美的计划书诞生了。计划书的封皮是卫雨氲精心挑选的带有小河村风景图案的纸张,上面印着潺潺的小河、错落的村舍和金黄的田野。里面的内容图文并茂,文字部分详细地阐述了村庄的现状、现有的资源优势、面临的问题以及合作的前景和规划。图片则是他们在村里各个地方拍摄的照片,有饱满的麦穗、精美的手工艺品和老人们讲述民俗文化时的生动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