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 第225章 提前三十年的准备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5章 提前三十年的准备1(1 / 2)

张天浩望着众人,表面上一本正经、面无表情,可内心却暗自得意。他不过是个半路出家的商人,仅凭比他们多几十年的阅历,就显得比这群人成熟许多。

在这个时代,人们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丝机会。张天浩清了清嗓子,重新接回之前的话题:“这个苏联笑话是这样的。”他故意咳嗽一声,收敛起笑容,严肃地说道,“一个苏联工人去百货商场买电视机,付完钱后,售货员没给他电视机,而是给了他一张条子。条子上写着:‘请于三年后的上午凭本条来本商场领取电视机。’”

“工人看了条子后说道:‘你好,同志。能不能把我的电视机调整到三年后的下午提货?’”

“售货员问:‘为什么啊?’”

“工人说道:‘因为三年后的上午,我在四年前定的汽车就能到货了。要是下午提电视机,我就能开着汽车来拉货了。’”

苏联笑话与英剧《是,大臣》《是,首相》并称为人类政治的宝贵遗产,这并非没有道理。半部英剧可以治天下,一部苏联笑话能治好所有国家的精神内耗。

众人听完张天浩的苏联笑话后,面面相觑。马大炮摩挲着手掌,疑惑地问:“这苏联等货这么夸张吗?”

陈金生想了想,回答道:“好像还真是。苏联人不是买不起电视,我听说莫斯科那边工人工作三个月到半年就能买得起一台电视机,但是等货可能要等几年。”

这还真不是夸张,在苏联,等一台电视等几年是常事。一台汽车更是好几年,如果是在1985年订了一台拉达汽车,那么大概率你还没拿到货,苏联已经解体了。

“苏联在消费品级的市场上发力不够。他们在和美国争世界第一,但是底子又不够厚,只能是一条腿走路。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当苏联的另一条腿。”张天浩说道,“消费品市场上,我们可以发力。苏联有资源,但是没有足够的技术和人力去开发。我们可以帮他们,以轻工业作为我们的积蓄。解决我们国内的造血问题,然后发力重工业。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说服苏联人同意这个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