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 第225章 提前三十年的准备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5章 提前三十年的准备1(2 / 2)

张天浩从包里拿出两份文件:“这是我研究的一些方向,大家都看看。”众人接过文件,《关于苏联联盟开设华夏百货商店的提议》。一开始众人以为这只是一个关于百货商店的开店提议,但翻开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份文件里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设想。以尚未命名的华夏百货商店为核心,构建一个全新的商业体系。依托华夏商场,将华夏商品贩卖到全世界。以跨时代的技术碾压力,对资本主义商品进行降维打击。从服装鞋包,到日杂百货,从漫画杂志到小商品。这一次不是苏联援助华夏,而是华夏反哺苏联轻工业,又一次刷新了众人的眼界。

张天浩要打造一个巨型商业集合体,以此推动中国全产业的发展,让华夏更早成为世界工厂。而且这一次将不仅仅是工厂,是产品的生产者,同时也要制定行业标准,掌握世界上产业的话语权。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项目,注定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项目。仅仅是这六十页的内容里就已经规划了三个三年发展计划。从中国商场的商业规划,再到其背后的产业链布局,工人培养等等。这本计划书仅仅只是粗浅地写这些东西,真正的细则还在张天浩的空间里存着呢。具体详细的东西积累起来足足有一层楼那么高了。从商业布局到法律制定、到工业区划定工人培养等等。如果非要用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张天浩他们在研究所里依靠各种资料和各地发来的信息,做了一个他们自己的小型计划经济设计书!

最重要的是张天浩提前三十年布局,只为那一天的到来,一次吃撑。那么到了那时华夏将会等到一次革命的复苏,真正成为东方大国。如果放到后世也就一句话:华夏和苏联成为战列合作伙伴,而不是现在的苏联施舍。

马大炮和陈金生看完这份文件后,脸上都难掩那种震撼之色。“这是针对苏联的计划经济的吧!”陈金生喃喃地说。

张天浩点点头又摇摇头:“算是完善计划经济的雏形吧。是我们试验性走出的一步,我觉得华夏的计划经济还是最好由自己人制定。小步快跑,不要急着干高大上。”

“不过我们这个计划书还只能算是初级。实际上苏联人的计划经济也还不够高级。不然他们现在也不会面临这么多问题。实际上苏联人也知道自己计划经济的问题。所以后来才有苏联要搞ogas系统。如果要简单明了地讲解ogas系统的话,那么简明扼要地说,那就是苏联时代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它失败了。在电脑算力不足,全国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搞ogas的难度比登陆月球不知道难多少倍。”

张天浩可是经历过后世大数据时代的人。大数据有用吗?当然有,大数据杀熟,大数据推荐商品,大数据控制你吃什么、玩什么、买什么,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大数据中。这是因为大数据被资本裹挟,它所做的事情就是让苹果手机用户订酒店比安卓用户贵。根据个人消费习惯,给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推荐价格更贵但实际上产品一样的商品。但是大数据如果用在合适的地方,它自然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包括航班控制、列车班次、购票服务、水力建设、商品调配、仓储物流、农业分配等等。还是那句话,只要屁股不正,科技越发达那就越反动。

张天浩带着研究所的技术员和专家们,为了掏苏联的市场,自己建立一套计划经济模型。自己从无到有设计,在观察这个经济模型的运转。从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不断地完善这个模型,最后迈向更高的台阶。计划经济真的不能搞吗?并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