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县的生态在植树造林与环保宣传双管齐下后,渐渐有了起色。山林间,新生的树苗舒展着嫩绿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是在低语着重生的喜悦;村庄里,环保理念也如春日里播撒的种子,在村民心间悄然生根发芽,垃圾入桶、爱护草木成了大家下意识的举动。然而,何幼斌还来不及过多沉浸在这阶段性的成果里,一份全新的挑战书便已悄然送达。
县政府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何幼斌神情严肃地站在投影仪前,幻灯片上 “清风县生态经济示范县试点规划” 几个大字,醒目得刺眼。“同志们,这是上级下达的重要任务,也是咱们清风县转型发展的绝佳机遇。一旦成功打造生态经济模式,不仅能修复生态伤疤,还能带领全县百姓走上富裕路。可这担子不轻,困难重重,大家心里得有数。” 何幼斌的声音低沉却有力,会议室里瞬间响起一片交头接耳声。
何幼斌站在主席台上,眉头紧锁,目光紧紧盯着那份规划方案,大脑飞速运转。他深知这意味着清风县要从单纯的生态修复迈向更深层次的生态经济探索,前路注定布满荆棘。散会后,他主动请缨,牵头组建调研小组,即刻奔赴全县各个村落,开启这场摸家底、探前路的勘察之旅。
第一站便是清河乡,此地因曾遭乱砍滥伐,生态受损最为严重,被视作重点观察区域。车子缓缓驶入村子,入目之处,虽有新绿点缀,但往昔创伤依旧清晰可见 —— 大片裸露的土地、稀疏的植被,还有因水土流失形成的一道道干裂沟壑。何幼斌下车后,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眉头皱得更深了,土壤干涩粗糙,毫无肥力可言,还混杂着细碎的石块。随行的农业专家也摇头轻叹:“这样的土壤,常规农作物难以扎根生长,要发展生态农业,改良土壤是当务之急,可这工程量和成本……” 后面的话虽未出口,但在场众人都明白其中艰难。
沿着蜿蜒山路继续前行,他们试图探寻生态旅游的开发潜力。山林深处,静谧清幽,鸟鸣婉转,本应是绝佳的徒步胜地。可走着走着,何幼斌的脚步愈发沉重 —— 狭窄泥泞的山间小道,仅容一人勉强通过,两侧荆棘丛生,稍不留神便会划破衣衫;放眼望去,周边毫无配套设施,没有休憩亭、卫生间,更别说游客服务中心了。“这路况,游客来了怕是得望而却步,单是修路、建基础配套,就得砸下巨额资金,还不能破坏现有生态,难度太大了。” 一位调研小组成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离开清河乡,调研小组马不停蹄奔赴其他村落。所到之处,问题层出不穷。有的村子临近水源,本适合发展渔业或水生植物种植,却因早年工业粗放发展,河道污染严重,水体浑浊发臭,鱼虾绝迹;有的村子坐拥古朴民俗文化,民俗技艺代代相传,可村落房屋破旧杂乱,基础设施落后,根本无力承载游客流量。几天下来,何幼斌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难题,像是一座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面对这一连串棘手状况,何幼斌并未退缩。他紧急召集全县各领域专家、行业能手以及村干部代表,在县政府召开了一场 “头脑风暴” 式的研讨会。会上,众人围坐一圈,面色凝重却又怀揣希望,各抒己见,力求从困境中寻出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