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幼斌彻夜未眠,双眼布满血丝,望着窗外微亮的天色,满心都是被投资撤资、村民退缩搅得支离破碎的生态经济规划。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不容许自己放弃,清风县转型发展的契机绝不能就这样夭折。简单洗漱后,何幼斌怀揣着破局的决心,大步迈向县政府办公室,准备再次梳理难题,寻找转机。
上班伊始,他紧急召集了项目核心团队成员,会议室里气氛沉闷压抑。大家垂头丧气,面前摊开的文件仿佛都在无声诉说着项目的僵局。何幼斌深吸一口气,打破沉默:“同志们,眼下局势确实严峻,但咱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清风县走到这一步不容易,生态刚有起色,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放弃就前功尽弃了。咱们集思广益,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盘活局面。” 众人纷纷抬起头,眼神中虽有疲惫,却也燃起一丝斗志。
一番激烈讨论后,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成型 —— 邀请国内顶尖的农业、林业、生态经济领域专家组成智囊团,为清风县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何幼斌立刻向上级汇报这一计划,幸运的是,县政府全力支持,迅速拨出专项经费用于专家邀请与接待,一场关乎清风县未来走向的 “专家问诊” 之旅拉开帷幕。
一周后,数位声名斐然的专家齐聚清风县,他们一下车,便被何幼斌热情迎接到早已准备好的会议室。简单寒暄过后,何幼斌毫无保留地将县里的生态现状、经济困境以及前期碰壁的规划方案一一呈上,言辞恳切:“各位专家,清风县如今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船,急需各位掌舵引航。我们试过很多办法,但还是深陷泥沼,恳请大家帮忙出谋划策。” 专家们神情专注,翻阅资料、低声交流,会议室里只听见纸张摩挲与笔尖记录的沙沙声。
率先发言的是农业权威陈教授,他推了推眼镜,目光坚定:“从农业板块来看,土壤改良是绕不过去的坎。昨天实地考察那些贫瘠土地后,我建议双管齐下。一方面,大规模引进蚯蚓种群,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有机质,堪称‘土壤工程师’;另一方面,轮种紫云英、苕子这类绿肥作物,夏季收割翻耕入土,给土壤补充氮、磷、钾等养分。而且,咱们可以试点‘生态循环农业’,家畜粪便发酵后做肥料,形成养殖、种植良性循环,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农产品品质。” 何幼斌听得频频点头,脑海中已然浮现出农田里绿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象。
林业专家张博士接过话茬,手指轻点桌上的山林分布图:“清风县山林资源虽遭破坏,但底子还在,生态修复仍大有可为。当下植树造林不能盲目,要遵循自然演替规律。在海拔较高、人迹罕至区域,优先种植本地乡土树种,它们适应性强、利于生态系统稳定;低海拔靠近村落地段,搭配经济林,像核桃树、板栗树,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另外,打造几条生态廊道,连接碎片化森林,方便野生动物迁徙、繁衍,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 这番专业见解让众人对山林的未来规划豁然开朗。
生态经济专家李研究员则把目光聚焦到产业融合发展上:“发展生态经济,不能局限于农林产业,得深挖附加值、打通产业链。比如,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森林木屋民宿、农事体验项目;利用本地农产品,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从果汁、果脯到有机食品,提升产品档次;还有,借助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打响清风县生态品牌。不过,这一切都得建立在基础设施跟上、宣传营销到位的基础上。” 何幼斌深知这是一盘环环相扣的大棋,每一步都需精准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