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237章 补短板(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7章 补短板(2)(1 / 2)

春秋时期发生的种种令后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如同教员所说,其实概括起来无非是“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这十一个字而已。

只不过,“谋势”这两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真要做到的话,其难度何止一星半点?

因此,春秋时期的“谋势者”们,往往会翻车,最终栽倒在“谋子者”手下。

而这其中,当以吴王夫差和宋襄公这两位谋势者最为出名;

当然,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后世,这两位也被黑的最惨……

………………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中大败来犯的越军后,乘胜长驱攻入越国腹地。越王勾践仅剩五千残兵,退保会稽山。

大好形势之下,吴国君臣却就如何处置越国发生了重大分歧……以伍子胥为代表的一派,指出越国“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chóu)”、“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生存竞争的矛盾不可调和,主张乘势灭越;

而太宰伯嚭(pǐ)一派则认为“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主张按中原争霸的规则办,接受越国的求和。

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吴王夫差最终采纳伯嚭的意见,接受了越国的求和。

此后,夫差又对越国长期采取怀柔羁縻的政策,让越王勾践得到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战略喘息期,最终成功翻盘,灭吴取霸。

后世史家,多将吴国之败归咎于夫差在会稽山下的这次决策。

而很多所谓的“民间史学家”实在看不懂夫差和勾践这两大高手对弈的棋路,他们又勇于替古人分忧,于是便“列举(编排)”出了一大堆干扰夫差决策的花边八卦。

比如说,伯嚭被越国的糖衣炮弹击倒、夫差本人惑于女色,刚愎自用等巴拉巴拉的,硬是将越国的公关运作和战略忽悠拔高到了中国史上的顶尖水平。

呵呵,

历史就这么简单?

但凡能成为上位者的人,尤其是在春秋这种无义乱世成为一代雄主的上位者,哪有什么简单角色!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