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1.0版本的村自建公司,由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往往只会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注定赚不了大钱……别说赚大钱了,大部分1.0版本的村自建公司甚至就连个温饱都混不上,然后逐渐消弭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强村公司不一样,它不但引入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体系,还采用了相对比公正公开的资产评估体系,以及较为透明的内部运作流程,但同时保证了运营班子的相对集权,大大减少了决策成本和经营效率,可以说既保留了公有制经济的先天凝聚力,又补上了1.0版本的许多漏洞和不足。
而这些强村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历程,也很有些意思。
其大抵的脉络就是……
在九十年代到千禧年这段时间里,江浙一些地方因为时代和区位的原因,很是造就了一些身家不菲的大小老板;村里的人见了之后不免心生羡慕,央求其带着一起发发财。
对于这种请求,那些赚了钱的老板很有些发愁,毕竟自己能力放在那,十几二十个人他可以帮衬一下,几百上千人他怎么帮?
可是江南地区嘛,大家都是了解的,其农村地区的宗族观念虽然比不过潮汕等南方沿海地区,但却比北方根深蒂固多了,因此眼见着父老乡亲相求,许多人也实在拉不下脸来拒绝。
于是乎,一些人便取了个巧,直接让全村成立一家公司,然后通过自己这些年攒下来的人脉,给村里面拉来了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承包业务……比如城镇保洁、比如绿化养护、比如河道保洁、比如物业管理,比如冻肉分切等等。
然后有意思地事情来了。
这些业务虽然都是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蓝领业务,但利润却也不算低,再加上江浙地区的农村人能吃苦不说,脑子也非常灵活,于是几年下来,倒也逐渐做的风生水起,并且在相关领域也有了一定的名气。
原始积累差不多完成了,那么这些公司定然要谋求发展啊。
于是乎,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资源的不同,这些企业纷纷搞起业务延伸和产业升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