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我在元末种粮食> 第一百三十四章 制定赋税,开始屯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四章 制定赋税,开始屯粮(1 / 2)

傍晚,鹂园书房中,秦苓君拿着两块用水泥粘合住的砖石,用力掰了掰,感觉两块砖石仿佛变成一个整体,一点松动感都没有。

“这就是水泥吗?”她眼中闪着亮光道:“能大量生产吗?成本高吗?”

秦苓君无疑问到了点子,张阳泉笑道:“水泥与糯米灰浆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低。不仅可以用来增筑城墙,还能造桥铺路,大为改善民生。”

其实这个时代,用糯米灰浆筑成的城墙已经足够坚硬,攻城一方很难攻破城墙,都是通过破门或者登墙破城。

所以水泥粘性更好,其实也没什么用,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

毕竟糯米灰浆要耗费食物,在这个人人都吃不饱饭的时代,很难大量使用。

如果硬要说水泥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比较耗煤,好在通州有一座煤矿。

秦苓思从姐姐手中接过石砖,取出短剑,在上面狠狠砍了一下,结果只砍出一个小缺口。

“嘻嘻!果然够硬的,第一批水泥就用来将山寨的大门重新修建一下吧,将来咱们若是兵败,也有个退路!”

张阳泉被她一提醒,觉得确实应该修筑一下山寨大门。将来脱脱大军过来,也不能排除攻打龙潭寨的可能。

有了水泥,城防修筑就变得容易了,接下来只需多囤积粮食,应该就能安然扛过高邮之战这波猛攻。

想到粮食,他便想起今天去总管府时,孙弘向他汇报的一些内容。

五月份,百姓们种的第一季占田稻已经成熟,不过直到这几天,才将江都百姓们上半年的收成统计完毕。

总的来说,产量非常低,每亩产出不到两百斤,脱壳后更是只有一百五十斤左右。

不过话说回来,元朝的田税是每亩三斗,两季税加起来也只有六斗,十二斤,所以说田税并不高。

相比之下,宋朝的田税是每亩一升,比元朝高三倍不止。

当然了,元朝税收的大头在科差,而且还要给田主交租,总而言之,一年到头来,百姓们填饱肚子都不容易了。

最近总管府也一直在敲定新的税收方案,众官员商议出好几套方案,交给张阳泉一锤定音。

最终张阳泉选择了罗贯中提议的收税方案,田税按产量十取一,换句话说,百姓收成算四百斤的话,田税是四十斤,比元朝高上不少。

然而,百姓们现在种的是自家田,不用交租税,所以算下来并不算高。

只要总管府不再征收高额赋税,他们日子就会好过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