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联营得到云鹏邮去的塑料颗粒样品,又去蛇口二期的电子港商企业谈判了。
那塑料颗粒是英城联合化工厂生产的,用的是他们聚氯以稀切下的边角余料加工的。而港商从国外进口的颗粒都是回收旧塑料后加工的,纯度没有英城的高。
英城联合化工厂的颗粒所用的边角余料平时都是以废品卖给塑料厂的,才5分钱一斤,加工成塑料颗料只需物理压缩过程,不用化学处理程序,每斤却能卖到2毛钱。他们十分愿意投资上设备,因为他们一年生产聚氯以稀块360万块,每块都得切成标准规格后才能上机抽丝,边角余料上万吨,可以创产值400万元。在大量知青上岗后,这是一个能安置人员的项目,所以,很快便试验成功了。
祝联营在谈判之前做了功课,他让艾华打探了塑料颗粒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得知每吨在300到350美元之间,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应该是1比1.5,也就是450元到525元之间,但是,人民币还没有进入汇率市场,而港币和人民币的比例只是在深圳区域里按购买力自行确定的。若按6毛换1元的话,应该是在750到875港币一吨。按这个模式推导,那颗粒就合3毛7港币到4毛3港币1斤。
因为那颗粒制成塑料壳几乎不减重量,而每件电子产品的重量都在30克到200克之间,一个小企业有1到5吨颗粒就能生产半年,进货量不会很大。于是,他遵照秦玉的指示,在报价时报了0.3港币1斤。乍看是每斤赔了2分人民币,但是,秦玉是让他按这个价换产品,那产品到内地的增值空间要达到50%乃至100%。
港商见如此质量的颗粒才卖到0.3港币一斤,因为港币对美元是2.4港元兑1美元,也就是840元港币买一吨,一吨便宜了240港币,有40%的差价,便疯狂了,都敞开购进,要在国际市场赚差价。报的数量超过了两万吨,其中一个港商还提出可以去船到东北进货,一人就定了5000吨。
祝联营从云鹏那得知英城联合化工厂最多年产量是1万吨,保证不了港商的订货量,便提出了每进一吨颗粒要换10%产品的条件,也就是说,用原材料换产品。
港商们又算账了,因为他们的产品中塑料只占成本很小一部分。拿最小的电子表为例,每块成本是2港币,用塑料只在30克,才合2港分,占1%,而他们却卖4港币,按市场价算,塑料颗粒只占0.5%;拿最大的计算器为例,每个成本是8港币,卖16港币,总重才300克,才合2毛港币,占4%;最后定为颗粒与产品的比例为2%。即使这样1万吨颗粒也能换60万件产品,平均每件产品10港币,即600万港币,合360万人民币,拿出60万给英城联合化工厂还剩300万,一万吨的运费用水运才80万元,能挣220万。
这220万完全可以支撑起商场运营了,而再算上商场的赢利,能达到500万。
祝联营撑起了深圳的桥头堡,连起了联合化工厂、糊精厂、服装厂、商店和猪场这一串企业,秦玉按最低估算,贸易数额可达到1000万元,能得毛利200万元,他可提佣金2万元。如果6个股东各提1%,则是12万元。交税则能达到50万元,社会效益是能使1000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