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一个比饮料瓶口略粗的青萝卜,一把菜刀,能切成这样的开花,很不错了好不啦。我骄傲啊~~~哇嘎嘎嘎~~~~)
上午的研讨会结束,李乐这根眼下惠庆千倾地里的独苗,就被这片地里的第一根苗,名字很霸气的正牌同门亲亲大师兄,房冲锋给抓薅了过去。
“要不是知道你来,我也不会过来。老惠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让你过来开这个破会。有学术没学问,有职称没知识,有文章没思想,有课题没干货。”
见面第一句话,就让李乐一愣。
随后一想起这位大师兄的历史,倒也明白了过来。
惠庆27岁博士毕业,29副教授硕导,33岁成博导,房冲锋成为惠庆第一个硕士生的时候,也就才24,两人说是师生,其实和哥们儿差不多,言语中自然也就没了那么多的虚头巴脑的假客套。
房冲锋不是燕大纯血,本科就是在华师,后来考的燕大的研究生。
只不过考上之后,因为是跨专业从教育心理学转过来的,没人愿意带。正巧惠庆刚升了副教授,就被系里划拉给了惠庆。
成了惠庆的第一个硕士生,之后随着惠庆升了博导,又成了门下第一个博士,妥妥的开山大弟子。
说是门,其实算上李乐,一共才五个人。惠庆不像其他教授,比如吕申那样的,手下还能排出七仙女,八大金刚,十三太保,三年只带一个硕士,博士么,随缘。
所以入学时间拉开点差距有点大,多是你来他走,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这一下,排第五的和大师兄,就差了小二十岁。
许是身受惠庆影响,房冲锋也有些严肃,就是这张嘴......
“以前参加学术会议,基本上可以算是看了一年的文献。只有顶尖的学者才会安排主题和邀请报告,其他人只能普通口头。会议规模较小,交流深入,会不厌其烦的给你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前面做过的课题,现在的课题,未来的趋势。是绝对的头脑风暴,提供思路和新的研究方向。报告的内容大多是全新未发表的结果。”
“现在,越来越像吃席,各种帽子多了,数量多了,良莠不齐的。社交成了第一要务。报告变得不值钱,还都是些发表过的内容。”
“再往后,估计特么的得变成明星见面会,去开会的第一目标就是给大佬舔靴子加手机号。大家彼此混个脸熟,连特么争论都没了,就特娘地狗日的侬好吾好互相捧场,阿乌卵充金刚钻,掼浪头,册那!瞎特么耽误工夫浪费钞票。”
“呃.......”
“我没说你。”
“呵呵呵,我知道,其实国外也一样,森内特教授经常怀念纽约大都会的纸醉金迷,夏威夷习习海风下热辣滚烫的小姐姐,京都城里唐韵犹存的清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