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解释
“欲擒故纵” 是一种富有智谋的策略。“擒” 是目的,即抓住对方;“纵” 是手段,是暂时放开对方。这一计的核心在于,在有把握控制局面的情况下,故意先放松一步,让对方放松警惕,从而更有利于我方实现最终抓住对方的目的。这种策略就像是放风筝,线在自己手中,先放线让风筝飞远一点,等时机成熟,再收线把风筝拉回来。
原文及翻译
原文是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意思是,如果逼迫敌人太紧,敌人可能会拼死反扑;如果让敌人逃跑,就可以削减它的气势。紧紧地跟踪它,但不要逼迫它,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等它的兵力分散后再去擒拿它,这样就可以不用经过激烈战斗而取得胜利。这是需要耐心等待,要有诚心,才能获得光明的结果。
使用背景
当敌人的实力还比较强大,或者敌人的警惕性很高,我方直接进攻可能会遭遇顽强抵抗,导致两败俱伤时,欲擒故纵之计就可以发挥作用。例如,在面对一个占据有利地形且戒备森严的敌军时,强攻会造成巨大损失,此时就可以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先佯装撤退,让敌军放松警惕,降低防备。
典型案例
诸葛亮七擒孟获:诸葛亮为了平定南方叛乱,对孟获采用了欲擒故纵的策略。他七次抓住孟获,又七次把孟获放了。每次放孟获回去后,孟获都会重新整顿军队来进攻诸葛亮,但在这个过程中,孟获的军队被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一次次打败,孟获自己也逐渐对诸葛亮心服口服。诸葛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收服了孟获这个人,还使得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真正归顺蜀汉,稳定了后方。
郑庄公克段于鄢: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企图谋反,郑庄公一开始对共叔段的扩张行为采取了纵容的态度。共叔段以为郑庄公软弱可欺,于是更加肆意妄为,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和领地,野心逐渐膨胀,同时也引起了百姓和大臣的不满。等到共叔段的行为引起公愤,郑庄公认为时机成熟,便出兵攻打共叔段,轻而易举地将其击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