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儿童成语故事新大全> 第37章 病入膏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病入膏肓(1 / 2)

《病入膏肓》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势动荡不安。在这个充满传奇与故事的时代,“病入膏肓”这一成语诞生了,它背后是一段令人深思的历史。

晋景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国在当时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晋景公在位期间,虽然晋国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一定的成就,但命运似乎总喜欢在不经意间捉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降临到了晋景公身上。

晋景公生病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国内的御医们纷纷前来诊治,但无论他们如何施展医术,晋景公的病情都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疾病带来的痛苦让晋景公日益憔悴,他的精神也逐渐萎靡,整个晋国宫廷都被一片阴霾所笼罩。

在那个对疾病认识还十分有限的时代,人们对晋景公的病情充满了担忧,却又无能为力。此时,有人向晋景公建议,秦国的医术非常高明,或许可以请秦国的医生来为他诊治。晋景公听闻后,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立刻派人前往秦国求医。

秦国国君得知晋景公的情况后,便派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名医前去晋国。医缓在当时已经是声名远扬,他医术精湛,对各种疑难杂症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在前往晋国的途中,医缓的到来成为了晋国宫廷上下关注的焦点,人们都期盼着他能妙手回春,拯救晋景公的生命。

经过长途跋涉,医缓终于抵达了晋国。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前往晋景公的寝宫为他诊治。医缓先是仔细地观察了晋景公的气色,又认真地为他号脉,神情显得十分凝重。在一番详细的诊断之后,医缓缓缓地抬起头,向晋景公说出了他的诊断结果:“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晋景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因为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药力也不能到达,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晋景公和周围的人听到医缓的诊断后,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肓和膏在古代医学中是人体中非常关键且难以触及的部位,一旦疾病深入到这个地方,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晋景公深知自己的命运已经被这可怕的病魔所掌控,他无奈地看着医缓,眼中充满了悲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