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儿童成语故事新大全> 第76章 不耻下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章 不耻下问(1 / 2)

不耻下问:求知若渴,谦逊为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与事迹,它们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前行的道路。“不耻下问”这一成语背后所蕴含的故事,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其光芒跨越时空,至今仍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与教益。

故事的主角之一是孔子,他名丘,字仲尼,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传播自己的学说和思想,周游列国,收徒讲学,其言行被弟子们记录整理成《论语》一书,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学识渊博,精通六艺,在当时就享有极高的声誉。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博学而骄傲自满,反而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的增长和完善。这种谦逊在他与他人的交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他与弟子们的相处中,更是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带领弟子们前往太庙参加祭祀活动。太庙是鲁国祭祀祖先和神灵的重要场所,里面的礼仪制度十分复杂繁琐。孔子一进入太庙,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专注的神情,他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祭祀的环节和细节,并不时地向身边的人询问各种问题。

他看到一种祭祀器具,形状奇特,用途不明,便恭敬地向旁边负责祭祀的官员请教:“请问,这个器具叫做什么?它在祭祀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用途呢?”那位官员看了看孔子,心想:“你孔子不是闻名遐迩的大学者吗?怎么连这种常见的祭祀器具都不知道呢?”于是,他略带不屑地回答道:“这是‘欹器’,是一种用来盛水的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就会倾斜;当它装了一半水的时候,就会保持平衡;而当它装满水的时候,就会翻倒。这是在告诫人们,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不可过于贪心。”孔子听了,连连点头,说道:“原来如此,多谢您的赐教。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啊。”

接着,孔子又看到祭祀仪式中人们的站位和动作各不相同,他又向另一位老者请教:“请问,为什么在这个环节中,这些人要站在这里,而那些人要站在那里呢?他们的动作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老者见孔子如此虚心好学,便耐心地为他一一解答。孔子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与老者进行深入的探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