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儿童成语故事新大全> 第76章 不耻下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章 不耻下问(2 / 2)

孔子的弟子们看到老师在太庙中不停地问这问那,有些人心里觉得有些奇怪,甚至觉得有些丢人。他们认为,老师作为一代宗师,应该对这些礼仪制度了如指掌,不应该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无知。其中一个弟子忍不住对孔子说:“老师,您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呢?这些都是些基本的礼仪知识,您这样不停地问,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您……不太懂呢?”孔子听了,微微一笑,说道:“不懂就问,这有什么可耻的呢?在知识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盲点。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请教,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增长见识。我虽然对礼仪制度有一定的研究,但并不代表我对每一个细节都清楚明白。太庙是一个充满知识和智慧的地方,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我的老师,我向他们请教,不仅能够学到新的知识,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

弟子们听了孔子的话,深受触动。他们明白了,老师之所以能够成为众人敬仰的智者,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的心。在孔子看来,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学问有多大,都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勇于向他人请教,尤其是那些在某方面比自己更有经验、更有见解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从太庙回来后,孔子召集弟子们,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他们或许身份低微,或许年纪尚小,但只要他们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就应该虚心向他们请教,不要因为自己的面子或者地位而耻于发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弟子们纷纷点头,表示牢记老师的教诲。

孔子的另一个故事也充分体现了他不耻下问的精神。有一次,孔子在卫国,遇到了一个名叫公孙朝的人。公孙朝对音乐有着独特的见解和造诣,尤其是对古代的雅乐有着深入的研究。孔子对音乐也非常热爱,他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然而,他在雅乐方面却有一些疑惑和不解之处,于是他决定向公孙朝请教。

公孙朝见到孔子前来请教,感到十分惊讶。他对孔子说:“您是大名鼎鼎的孔子,我只是一个平凡的音乐人,您怎么会向我请教呢?”孔子诚恳地说:“在音乐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懂与不懂之别。我虽然对音乐有所研究,但在雅乐方面,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您对雅乐有着深入的了解,我希望能够向您学习,聆听您的见解和教诲。”公孙朝被孔子的真诚所打动,便与他深入地探讨起雅乐的起源、发展、演奏技巧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问题。孔子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两人相谈甚欢,孔子从中受益匪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