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局势,艾琳试图安慰叶辰:“或许,这正是新秩序的一部分。每个系统都需要经历一次撕裂,才能找到更适合的模式。”叶辰却摇了摇头:“这是我们当初拼尽一切建立的体系,现在却亲眼看着它瓦解。这种感觉,比面对变异生物还要令人绝望。”
尽管如此,他们并未选择放弃。在一次深夜的秘密会议上,艾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其努力弥补旧秩序的裂痕,不如设计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让技术与权力的分配更加透明。但这个想法能否成功,他们心里并没有底,因为对许多国家来说,透明意味着放弃隐私与部分主权,而这恰恰是当前矛盾的根源。
随着各国对技术和资源的控制逐渐分裂,全球范围内的紧张局势逐步升温。叶辰和艾琳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分裂压力,还要在内心深处不断挣扎。曾经团结一致的理想,如今面临着利益的挑战和人性的考验。两人在频繁的外交谈判中,逐渐感受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这场博弈不仅仅关乎技术的分配,更关乎国家之间深层的历史恩怨与文化差异。
在一次联合国重新组织的峰会上,叶辰带着艾琳出席了重要的演讲,试图用言辞来修复裂痕。然而,他发现即使是最有理智的国家领导人,也早已无法冷静下来。北方联盟的领导人麦克尔·哈里斯在发言时,毫不掩饰自己对“全球技术共享”理念的反对。他强调:“技术的扩散应该有其节奏,而不应被强行加速。技术与资源就像财富,必须由最强大的国家来掌控,才能确保全球秩序的稳定。”这一言论立即激起了来自南方国家的强烈反应。南方代表团的首席谈判代表,曾因技术限制而饱受困扰的马尔科·罗萨怒斥道:“这种霸权主义将世界拖入深渊!你们以为自己掌控了技术,就可以决定他国的未来吗?”
激烈的争执使得叶辰感到无力。他意识到,这种态度如果蔓延下去,全球的局势将会更加动荡。在后续的密谈中,艾琳也开始提出警告:“如果我们不能尽早找到解决之道,未来的战争不再是兵戎相见,而是技术的争夺与网络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