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上,用"焦点"概念指出光的直线传播,凸面镜成像规律,第一次记录了"红光验尸"的记录。
医学上,有《良方》、《灵苑方》等专着问世。
水利上,治理沭水,修筑芜湖万春圩,首创地高程测量法,疏浚汴河等等。
军事方面,沈括最亮眼的即是元丰三年(1080年)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使期间,与副使种谔守边抵御西复,大力充实边防力量,打败蕃兵,击退西夏,还拿下浮图等地,取得"灵武之役"的大胜。
沈括也因这一军功,受嘉奖,升任龙图阁大学士。
文艺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沈括晚年归隐梦溪园,着《梦溪笔谈》,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详细记录其中,成为活字印刷术的推广第一人,为毕昇的这项发明流传下来做出了突出贡献。故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又称"沈存中法",以彰其功。
这一着作,还录有古代音阶音律的理论心得。沈括本人更是乐律行家,有《乐论》、《乐律》等多本专着。
沈括的其他成就还很多,如经济、法律、书画等等不胜枚举,不一一展示。管一窥豹,即可见沈括之才,的确是涉猎极广,且建树颇多,称他为"北宋第一全才"实至名归。
三、沈括的缺点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却因致命的缺点而备受时人诟病和质疑。还被斥为"小人",视之为"科学上的巨人,道德上的矮子",真真是历史的遗憾。
沈括原本是宋神宗时期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成员,也深得王安石信任,得以担任三司使要职,负责管理全国的财政大权。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沈括开始对"户马法"提出异议,认为边境养马不一定具有战斗力,还增加财政负担;又指出"免役法"存在严重的弊端,应变更"所有人都需要上交财物"的规定……
沈括这些原本针砭时弊的主张却被蔡确、吕惠卿等人不怀好意地中伤,说他这是"小人行径",是"墙头草",是为了取悦旧党而急于跳出来反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复相后,即对沈括开始不满,以为他倒向旧党,从此不再信任。
第二件事便是苏轼蒙冤的"乌台诗案"上,有人认为沈括才是"告密者"。起因是他曾奉旨去调查两浙农田水利工程。期间,他与好友苏轼多有诗文往来。沈括回京复职时,说是他最先将苏轼在诗文中讽喻时政的句子找了出来,专题报告给了宋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