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吗?> 中华传统艺术形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中华传统艺术形式(1 / 2)

“中华传统艺术形式”

1. 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其发展历程如下:

- 原始社会:已掌握初步造型能力,能抓住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的主要特征,用于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及生活装饰。

- 先秦时期:在一些古籍中有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画,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以及楚国出土帛画等,已达到较高水平。

-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尤其是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和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成就重大。画风气魄宏大,笔势流动,兼具粗犷豪放与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魏晋南北朝:战争频繁,但佛教美术兴起,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造诣极高。同时,除工匠外,还涌现出如顾恺之等有文化教养的知名画家。这一时期玄学流行,文人崇尚飘逸通脱,画史画论等着作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注重精神状态刻画与气质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

-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活跃,给绘画注入新机遇。人物画方面,虽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流行,但吴道子、周昉等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绝对优势,民族风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缲等人的山水画、花鸟画工整富丽。中国绘画的真实性在 12 世纪宋朝时达到高峰,郭熙的《早春图》是写实主义的巅峰,之后转向主观情趣抒发。自北宋后,中国绘画渐趋注重笔墨情趣的形式主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