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吗?> 中华传统艺术形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中华传统艺术形式(2 / 2)

- 五代两宋之后: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完备,朝廷设置画院,文人学士提出鲜明审美标准,画家辈出,佳作纷呈,在理论和创作上形成独体系,内容、形式、技法丰富精彩、多头发展。

-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获得突出发展,山水画、花鸟画占据绝对地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求形似”“无求于世”,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绘画样式,涌现众多杰出画家、画派及优秀作品。中国绘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独特透视理论,大胆自由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概括力与想象力,其技巧手段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也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2. 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它不仅是表达观念的符号,更是表情达意的形态。它以毛笔、宣纸、墨和石砚为工具。书法起源于汉字,象形是汉字的基本且重要特征,与绘画有血脉相通的联系。书法统领中国绘画,在世界上广泛传播,还与文学诗歌、篆刻造型、音乐舞蹈等有密切关系。它既是表现性艺术,能体现书法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及情趣爱好等,即“字如其人”或“书为心画”;也是实用性艺术,常用于题词、牌匾。中国书法从甲骨文与金文开始,经过演变,形成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不同体式,出现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黄庭坚等众多杰出书法家及不同流派,在不同朝代各领风骚,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至炉火纯青的高度。

3. 中国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可分为五类。“国乐”指从古代流传下来并在近代有所发展的“国粹”音乐,创作时间在古代;“新音乐”指学习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创作时间在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音乐”既包括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包括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包括历史上产生且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及当代作品。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音乐的区别在于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作品,但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而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音乐形态特征借鉴西方音乐,不属于传统音乐。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五类,后来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就变成了民歌、民族器乐、曲艺(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四类。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是三个不同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中国的民族音乐非常丰富,除民间音乐外,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杜亚雄先生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他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