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转眼就结束了,白日渐短长夜漫漫,阿七已经不再上山了,一方面是山上的主要作物都收回仓里了,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老太太病倒了,而且还病势不轻。阿七不得不撂下一切外务,专心侍疾。
老太太身体一直不错,她注重保养,少食多餐, 她的肚兜里从来都不缺捂得热乎乎的零嘴儿, 刘婶子更是一天十二个时辰待命,老太太什么时候想吃她就得做,想吃什么就做什么,这一点也施惠了两个孩子,从小到大没缺过零食。
老太太也不光是注重吃,吃得精细,她还注重锻炼,有事没事就出去溜达,东家进西家出,妯娌侄媳侄孙媳她都能聊到一块儿去,简直是家里的外交大使,老太太这一身份,也为儿子的工作和陈家庄的团结和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向硬朗的老太太这一病,还真有病来如山倒的架势,逼得阿七亲自跑了一趟县城,请了太和堂的老大夫来看诊,谁让她手里有太和堂大少爷的名帖呢,那东西可比钱还管用。
那份名贴,当日还是阿离送到阿七手上的,送的时候他就不那么乐意,谁知道那一家子会不会拿着大少爷的名贴狮子大张口,干一些为非作歹的事啊?
因此阿七一出现在太和堂,阿离就心惊肉跳,全身的毛孔都大张着警惕起来。他不愿意她用那份名贴。而阿七,也是打心底不愿随便用他的名贴,这方面俩人倒是殊途同归了。
阿离见着阿七,总会念叨几句大少爷的不易,爹娘偏疼小的,二少爷又嚣张跋扈,全然没有兄友弟恭的概念,大少奶奶远在东洋,远水解不了近渴,那唯一一个疼他的人,却躺在病床上毫无意识,全靠药材吊着命。这世上,可真没有比大少爷更苦命的人了。阿七点头附和,偶尔也会眼泪汪汪,纯粹是心疼那个原本的天之骄子,活得如此艰难。
时过经年,阿离渐渐也习惯了阿七的存在,陈家毕竟还是有良心的,这些年大少爷明里暗里帮过多少人,他再清楚不过了,可有几个像陈家这样把恩情记在心里的?又有几人像阿七这样知恩图报的呢,不落井下石已经是大善了。
阿七虽然不常去县里,每去都会看看阿离,问候一下大少爷,甚至连老李大夫,都能收到他们准备的土特产。他的心也是肉长的,潜移默化中,对阿七及陈家的敌视防备犹如那没入水中的冰块,什么时候消化的连他自己都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