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发现自己自从到了这里,种地人的血脉已经觉醒了,已经算是半个合格的农人,不管看到啥都能想到种地。
至于说半个,是因为思想达标了,但是动手能力还不达标,下地干活只比废柴强一点点。
冬日里,需要洗涮的少了,吃了饭也没啥事,女眷们就又窝到炕上做手工活。
纳鞋底,织毛衣,缝缝补补。
郑晴有一下没一下织着毛衣,隔会功夫就看看屋外雪势。
宁安看她一脸忧愁,知道她肯定又在想小叔了。
本来他们打算过几日托营里的队伍给她小叔捎点物资来着,一个月没见了,他们也不知道宁尚现在啥情况。
但这场雪下的,不知还能不能成行。
原本这事就是他们几个小的磨了他祖父好几日,宁萧才同意的。
要知道按他祖父的性格,能答应走个后门有多不容易,错过这次机会,下次还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其实宁萧并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老教条。
尤其经历了这一路的艰辛,在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能轻易地让儿子过的容易一些,他怎会不愿?
只是他思虑更周全些。
营里分发到每个士兵手里的东西都是有定数的,万一其他人不知内情,只因宁尚的物资多而认为是上司分配不公,进而引起其他人对宁尚的不满,引发同袍间的矛盾,得不偿失。
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因着这些小事造成同伴间不信任不团结,乃战场上的大忌。
不过解决这些隐患对于宁萧来说,易如反掌。
郑晴他们的担心也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