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有句老话,“大巴二甩三尖头四孬子”,形容一家子兄弟四个,老大一般巴头巴脑,老二凡事不计较,老三精明会算计,老四则单纯老好。这话形容叔叔们,除了大巴不准,因为大叔一点也不巴头巴脑,其余都很形象传神。
二叔汪立发,四个叔叔里面脾气最软的,长相憨厚,为人做事也憨厚,个头最小,小鼻子小眼小脸,嘴巴小巧而娇嫩,可是眼如精豆,心底里特有数。
夏天夜晚在门口坛上,他带我躺在竹床上,指着天上的银河和牛郎星织女星,讲牛郎织女,讲王母娘娘头上的宝簪与天河。还有瞎子奶奶吃糖的故事,老掉牙的故事重复讲,讲一次笑一次。讲的最多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每次讲故事的开头都讲它,每次我都跟着一道重复,每次我都嘎嘎嘎地笑得像一只刚会叫的鸭子,二叔笑得像牛,他的笑是低声的嘿嘿嘿,不像我,放声大笑那么恣意。
二叔是家里唯一一个会编竹器的人,他没有跟谁特意学过,只是看过请来的竹匠师傅编,在一旁看一遍就会了,抛出的竹篾又薄又匀又光,用来作固定和支撑用途的大竹片,经他手用火一烤,鞣弯的恰到好处,鸡罩、花篮、笸箩、小摇篮、稻箩、簸箕、撮箕、筲箕、粪箕……各种竹器手到擒来。
二叔在稻田里养的鲫鱼,能长到六两重,比我脚巴掌还大。
他到二十八岁才娶了小八岁的二婶洪晓荷。爷爷奶奶在上坡给他盖了三间的新房子,新房没有鹊尾、马头的山墙以及房间里的木板墙与地板,只是红砖与大红瓦,少了好多的美感与风味,打了一套家具,承担了一半的债务,二叔二婶与爷爷奶奶分家单过。
小小的二婶还没学会持家,头些年,二叔一年到头辛劳操作,挣的没有二婶花的和送出去的多。
三叔汪立新,瘦体宽衣细眼薄唇的白面书生。七十年代末他在陵阳中学读高中,住校,一个月左右回家一次,周六放学后很晚才到家。周日一清早我还在被窝里,就听他站在门口清冷的坛上,用青阳腔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zei)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还读“懒婆娘的裹脚(jio),又臭又长……”。周日晚上,他再带上奶奶给准备的瓶瓶罐罐的咸菜和一两元钱,与从附近村来家里等他的两三个同学,一起摸黑回校。那时高中只有两年,高二毕业他没考上大学,也没有复读的概念,直接回家务农。
寒暑假里我在湿湖逍遥,天堂一般的日子,怎么会想起有作业呢,所以临开学头一天,第二天爷爷就要押送我回千金矿了,假期作业才写了个名字。最后这一天之内,鬼画符似的把作业本空白处涂了个差不多,可是,有几道穿绳子的智力题,需要文字详细叙述解题步骤,我心急火燎,麻绳在手里乱成一团麻,急得要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