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浮濯记得,出关那日,是二月惊蛰。
归宁下着蒙蒙细雨,氤氲了天地佛光,洗去佛像的灰,衣冠更显华彩。而眉目一改常态,浅笑隐去,近在咫尺的佛像,却在微茫中变得遥远。
额上朱砂却清晰可见。
像是哪个胆大包天的人,用血添了一笔。
归宁不常下雨的。
但雨若是来了,风浮濯会先给佛像罩件衣裳,再惦念起人间金秋,可会丰收。便翻出铜盆,摆在院子里,接下几斤雨,以备不时之需——比方说,旱灾、走水之日。
风浮濯站在廊下,看不见雨,但活了这么些年,也仍不觉雨声好听。一声声的,说是了落豆子、珠子、银两,都不对。雨水太粘腻,“啪嗒”一落,就赖在旱地上不走了。待到平地宛作涓涓细流,声势愈发浩大,才夺走人声,登台唱个不休。
其间,既有同门学他,也有同门讥讽。
“呵,前几日也在落雨,怎么不见倦空君做这善事呢?”
雨势纷繁,埋葬春恨。
萍罄:“素君,自倦空君剔除净骨后,闭关多日,今日才出,他怎知连着下了几日的雨?倒是我们,疏忽大意,白白糟蹋了这么好的水,应当多学着他点。”
素君是被丢在破庙门口的弃子,玄粲法师羽化前,刚好在此庙当住持,便将素君捡了回来,用清粥养大,名讳有“愿君食素,莫忘救命恩”的意思。
而玄粲法师凡胎已死,时逢九岁的素君在简陋灵堂前,婆娑中擦出了慧眼。于是,他拉住法师的衣角,跪地哭嚎,求着他把自己带去极乐之界。
玄粲法师这一心软,便破例带他去了归宁。
素君喜不自胜,沿用原先的法号,老实本分剃了度,却无法信守那时“做牛做马、上善若水”的承诺。当他混了口长生不老的佛气后,魂儿也飘了,凡是要行出界的功德善事,都以好吃懒做处之。
偶有一回,素君竟摸去窑子里揩油,还咽着口水说,“我这辈子尝不得荤肉香,便尝尝女儿香”。如此大逆不道,给玄粲法师气得无地自容,散尽修为,去山中思过。
一走三百年,至今未归。
山中老虎走了,耗子也能称霸主。
素君本性难移,但哄人的伎俩日益精进,归宁弟子浑身是戒,他却因那点左右逢源的本事,拉帮结派,收了些以鸿哀为为首、功德垫底的“小弟”,在佛门混出一席之地。
直至,佛门清扫之日,风浮濯翻出他藏在枕下的烟斗。
后者秉公办事,上交诸位法师之手,让素君去笼残浮屠吃了一月的哑巴亏,非但双腿残了,还刮去半条命,明面上变得老实巴交——
实则将风浮濯记恨上,趁机反将一军。
正是多日前,拿望枯咬的红痕、大做文章之人。
风浮濯不怪他。
但断不可辱到望枯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