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长引是个能说会道的热忱人,风浮濯则是个能瞒就瞒的闷葫芦。除却性情不同,“抱人”的姿态也大相径庭。
风浮濯每每抱起望枯时,自然而然当她为枕边人了,两臂矫健有力。明面知分寸,贲开的筋骨却实诚得很,就是不肯撒手。
风长引却并无如此束缚,更像是在抱着他的掌上明珠,爱怜有加——若能与古丝共赴白首,定会续上一女。
在杀出一道血路之前,还会事先将“望枯与娪”,收入衣襟:“白骨偶大人,此举虽有逾矩,可让您见血更是不妥,只好让您委屈些了。”
祉州的虔诚,能蔚然成风,风长引功不可没。
也正因“望枯与娪”贴紧他隔有两层里衣的胸膛,方知人要死了,灼热的体温就会渐渐转凉。
沸汤同理。
不过,望枯已然听到那兰氏将士们狂放地交谈声,早知风长引必有一难:“让这风长引戏弄我们,他若敢来,我就敢投毒!绝不让他活着出去!”
而强弩之末的风长引,一头栽倒平地前,是护住心口处的。
——正是为他这木头制的、还未捂热的、刚“认”回家的“宝贝疙瘩”。
这不让外人吃苦的秉性倒是一脉相承。
望枯等了“几个春秋”,伴着意味不明的车轱辘声、哭丧声、炮仗声后。忽地,有另一双冰凉刺骨的手,将她从衣襟里剥离出来,解救回青天之下。
望枯抬眼看,那喧宾夺主的第一缕冷光,竟是灵堂上的三尺“白绫”。
风起时,模糊了这白绫的面容,盈盈波光后,便撒下轻飘飘的柔絮。再摇晃,又觉此物像丝丝绵绵的蒲公英了,其中一缕被抽了出来,纷扬零落,竟盖去望枯脸庞,她亲肤一试。
是蚕丝。
可这灵堂,虽的确比辛言那草屋富丽堂皇太多,但偌大个屋子却只摆放一座黢黑棺材板,实在森然诡谲。
古丝骨瘦如柴,脚踩高凳,虽是病得皮色煞白,但更似跳往九天的画中谪仙人。
她轻轻向蚕丝白绫靠近。
望枯后知后觉。
抱着自己的不是古丝。
而是——
一声清冷,没入萧瑟中。
“母亲,父亲已死,尸身早在远赴磐州时便已腐烂不堪。如今,该下葬了。”
望枯才从古丝身上抽眼,看向那话语之人。
风浮濯正当年少,十岁出头。厉如知天命的老者,寒如百代暮冬。
古丝闻声,神游天边的意识,才稍有回笼。
她声色沙哑,轻抚这一把精挑细选的蚕丝:“柳儿……母亲又在犯浑事了。”
风浮濯只将手中物——“望枯与娪”,置于身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