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河南镗将",就不得不说"山东出响马,河南出镗将"这句俗。它指的是在历史上,山东和河南地区分别出现了以抢劫为生的土匪群体。
"山东出响马"的"响马",是对山东地区土匪的一种称呼,他们通常骑马行动,马脖子上挂着铃铛,行动时铃铛发出响声,因此得名。"响马"通常在山林中埋伏,看到目标接近后,有人放响箭为号,然后一起冲出来打劫。
而"河南出蹚将"里的"蹚将",最初指的是从事建筑工匠工作的人,如木匠、铁匠和石匠以及泥瓦匠等。而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由于社会经济压力加剧,一些工匠无法谋生,转而成为劫匪,以抢掠商队和富有的家庭来维持生计。河南地界之所以成为他们的据点,因其地理环境适宜藏匿和逃脱。这句俗语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背景。
所以,凭着这份师兄情义和过命交情,魏小佑的姥爷姥娘之所以敢将大姨许给大姨夫,那是因为对大姨夫及大姨夫一家知根知底,也相信大姨嫁给大姨夫是不会受欺负和吃亏的。
在大姨夫当兵走之前,两家才给两人订的婚。后来是大姨等了大姨夫三年,并从部队转业后两人才结的婚。
说实话,自从大姨嫁给大姨夫后,一点也没有受过任何的委屈,大姨夫的爹娘以及他们本家族的亲戚老幼对魏小佑的大姨那时青眼相待。
大姨夫在部队当兵时,和魏小佑的大大(鲁西南一带方言对爸爸的叫法)一样,也是侦察兵,且受到过部队连续三年的表彰。
每年地方武装部门都会敲锣打鼓的到家里报喜,大门门楣上订着"光荣之家",家里堂屋墙上贴着"五好战士"、"优秀士兵"、"三等功"等之类的奖状。
后来,大姨夫从部队转业到了菏泽市公安局做了一名公安。由此,大姨夫也从年轻时在村里人眼中一个"刁民"转变成为了一名人民公安战士。
而大姨家也和魏小佑家一样成了人们口中的"一工一农"式的家庭,男人于外面在公家上班,女人带孩子在农村种地务农,这也正是每年春耕、夏种、秋收农忙的时候,大舅领着二舅三舅三姨和小姨总是来回两家跑着帮忙干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