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网游小说>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卷二第30章唐宪宗李纯:奋发有为的皇帝(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二第30章唐宪宗李纯:奋发有为的皇帝(中)(2 / 2)

裴度因伤请假二十余日后,宪宗下诏派卫兵夜守裴度私宅,内宫使臣接连前往慰问。裴度伤愈后,李纯召他入宫对话,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裴度向李纯进言:“淮西是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已经讨伐,两河藩镇跋扈者将视此为高下,不可中途而废。”宪宗与裴度在削藩见解上完全一致,继续坚定推进削藩政策。

唐宪宗曾询问群臣讨伐吴元济是否妥当。多数朝臣认为还是罢兵赦罪为上策;翰林学士钱徽、萧俛等人在延英殿对策,试图借此使朝廷停止军事行动。唯有裴度坚称吴元济不可赦免。

元和十一年(816年)六月,蔡州行营的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在铁城之战中惨败于淮西军,几乎全军覆没,他自己也仅保住了性命,狼狈撤回。宰相们以为宪宗皇帝必定会对长期用兵感到厌倦,准备提议停止征讨。然而,在众宰辅刚要启奏时,宪宗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若王师每次出战都不该失败,那么自古以来朝廷用兵岂非易如反掌?屡战屡胜,就不应留下这号凶贼。今日只论此次用兵该与不该,以及朝廷决断处置是否妥当,各位只需在关键问题上做出处理。将帅不合适的,立即撤换,毋须迟疑;兵力不足的,迅速给予接应。怎能因一个将领的失利,就放弃既定的大计?”于是,大臣们不敢再提罢兵之事,平定淮西的计划这才得以继续推行。

到了元和十二年(817年),官军讨伐淮西已经四年,仍未取得胜利,“度支供饷,不胜其弊,诸将玩寇相视,未有成功”,这让唐宪宗李纯深感忧虑。宰相李逢吉、王涯等人以劳损军力、耗费财赋为由,意图劝皇帝罢兵。这时候裴度回应说:“臣请求亲自前往督战。”

次日,在延英殿再次讨论此事。待李逢吉等离开后,宪宗对裴度说:“卿真能替朕出巡吗?”裴度匍匐流泪道:“臣与此贼誓不两立!”宪宗深受感动,随后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蔡州刺史,并担任彰义军节度使及申、光、蔡州观察使,兼任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

八月初,裴度出发前往淮西,唐宪宗李纯亲自为他送行。裴度抵达前线后,便成为了督军统帅,并选择郾城作为指挥所。当时,各道军队中都有宦官监军,影响了主将的指挥权,“胜则(宦官)先使献捷,不利则陵挫百端”。裴度当即奏请免除监军,使得诸将能够不受拘束地专掌军事,这样作战更为有效。裴度治军严谨,“军法严肃,号令画一”,使得官军接连取得胜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