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网游小说>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卷二第38章宣宗李忱:仁慈宽厚的君主(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二第38章宣宗李忱:仁慈宽厚的君主(上)(1 / 2)

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是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在位时间为846年至859年。他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也是唐穆宗李恒的异母弟。李忱于821年的长庆元年被封为光王。在846年的会昌六年,随着唐武宗的去世,宦官马元贽等人拥立李忱登基称帝。

唐宣宗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与前任唐武宗不同的政策:复兴了佛教寺院,惩处了道士赵归真等人,而且将李德裕贬谪,起用了牛党成员如令狐绹等。同时积极处理国家事务,整顿政府管理,限制皇室和宦官的权力,并为甘露之变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官员们平反昭雪。对外方面,击败了吐蕃军队,稳定了北方边疆,平定了安南地区的叛乱,并接受了张议潮的归降,设立了归义军。李忱以明智、果断着称,能够接纳谏言,并且个人生活简朴,这些举措使得当时的社会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到了大中八年(854年),宣宗试图联合令狐绹清除宦官势力,但计划泄露,导致了南衙北司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自大中十二年(858年)以后,由于所用将领管理方面的问题,各藩镇陆续出现了叛乱事件。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因服用长生不老药而中毒,在长安的大明宫去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载。走后获得“圣武献文孝皇帝”的谥号,庙号为宣宗,之后又被追加了更长的尊号:“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唐宣宗在位期间,被后世誉为“大中之治”。这一时期,国家相对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因此即便是在唐朝覆灭之后,百姓们依然怀念他,并尊称他为“小太宗”,以此赞扬其对国家治理的贡献。然而,对于唐宣宗的评价并非完全一致。一些历史评论家指出,尽管宣宗在处理日常政务时展现出了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但在面对更为复杂的政治挑战时,他的表现则显得有些不足。例如,在重大政策的制定上,唐宣宗可能过于依赖个人的精明判断,而未能充分体现出仁慈和宽厚的领导风格。

这种倾向在他晚年试图清除宦官势力时尤为明显,那次行动因计划泄露而失败,导致了宦官与朝廷官员之间紧张关系的加剧,几乎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动荡。此外,李忱在文化领域也有一定的造诣,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和书法艺术。《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六首作品,这反映了他不仅是一位政治领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化人。

早年经历

李忱生于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于长安大明宫内,其生母郑氏,原本是叛将李锜的侍妾,在李锜谋反被平定后,入宫成为郭贵妃的侍女,并受到宪宗的宠幸诞下了李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