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网游小说>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卷二第35章武宗李炎:会识人用人的英武之主(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二第35章武宗李炎:会识人用人的英武之主(上)(2 / 2)

于是,他们二人矫诏行动,当晚便从十六宅迎请了时为颖王的李炎前往大明宫少阳院,并于次日在东宫思贤殿接受百官的谒见。同月四日,随着文宗离开,李炎随即在先帝灵柩前继承了皇位,即位为唐武宗,当时他年仅二十七岁。十四日后,唐武宗李炎在正殿接受了正式的册封仪式。

登基后不久,武宗追尊其已故生母韦氏为宣懿皇太后,并将自己生日定名为庆阳节,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之一。此举不仅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敬意,也通过设立节日的方式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会昌二年四月,群臣为了表彰武宗的统治成就,献上了“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的尊号。这一尊号不仅是对唐武宗个人德行与能力的认可,也象征着对他治理国家所取得成绩的高度评价。此称号反映了武宗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举措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边疆以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的努力,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认可。

即位之初

唐武宗李炎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影响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开成五年(840年)正月,为了消除潜在的政治上的威胁,武宗遵从了仇士良的建议,将文宗的宠妃杨氏、陈王李成美和安王李溶等几位可能构成政治对手的人物全部处决。同年在为文宗举行的安葬典礼上,仇士良又下令除去了枢密使刘弘逸和薛季棱,进一步解除了对新帝的潜在威胁。

尽管唐武宗在学术修养上不及其兄文宗,但他展现出卓越的识人用人能力。即位当年九月,他召回了素有才干的淮南节度使李德裕,任命其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兼任门下侍郎。武宗志在革除弊政,对李德裕极其倚重,君臣二人在会昌年间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沉着应对,成功度过了诸多难关。

会昌元年(841年),宰相李珏与杨嗣复被罢免并贬往外地。最初,武宗曾下达诏书准备处决二人,但在李德裕的强烈请求下,最终决定赦免了他们。面对仇士良企图煽动禁军驱逐李德裕的阴谋,武宗以极其果决的手腕震慑住了宦官集团。会昌三年(843年),仇士良因感到惶恐不安,以老病为由提出离职,李武宗顺势解除了他的军权。不久后,仇士良去世,这也标志着李炎成功的削弱了宫中宦官的势力,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