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9章 雷厉风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雷厉风行(1 / 2)

如果你去问大街上任意一个中国的男人愿不愿意当皇帝,绝大多数的回答无疑都是肯定的,可皇帝真的有那么好当吗?外族袭扰甚至是大举入寇,武将叛乱,文臣揽权,朝廷党争,财政赤字,官员腐败,后宫争宠,皇子夺嫡,大河决堤,雪灾、海潮,旱灾、虫灾,饥荒,流民,这些事但凡只发生一件都足以让人当场吐血,但作为皇帝这些事如果发生了你就必须得扛着。

当然,如果你说自己就想当一个花天酒地的昏君,只想过把瘾就死,那么一切自当别论。可是,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如果你想名垂青史而非遗臭万年,那么你就得起早贪黑费心费力地加油干才行,比如说赵光义。不管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会给他一个怎样的评价,但他自己是想青史留名的,他发自内心地想做一个好皇帝——超越他哥哥赵匡胤历史功绩的好皇帝,甚至是又一个万古留名的皇帝!

在公元977年这一年,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赵光义可谓是干劲十足,完全可以说是进入了一顿操作猛如虎的状态,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这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我很有理由相信他在登基称帝之前就已经开始在谋划着该如何治理这个国家,这就好比这个世界上每一个被一把手所压制的二把手一样,尽管我没上台但我绝对相信我能比上面那个人干得更好。因此,当赵匡胤真的成为了大宋的皇帝之后他便把那些埋藏在心中许久的计划毫无保留地付诸实施。

赵匡胤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干了十七年,但作为开国之君他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而他的第一要务毫无疑问就是统一天下。当轮到赵光义登场时他已经不再把这件事作为他的首要任务,毕竟他哥哥把这事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因此,在开科取仕之后,赵光义紧接着就开始整顿国内的货币市场。

这件事的源头来自于那位在采石矶的江面上设计并建造了浮桥的强人樊若水,这时的樊若水已经官拜江南转运使,他所肩负的其中一项职责就是管理江南地区的财政。这年二月,樊若水向赵光义上疏建议由政府出面大量开采全国各地的铜矿用以制作钱币并禁止民间开采铜矿,同时他还认为应该禁止江南地区大规模地使用铁制钱币并对其予以彻底废除。对于樊若水的奏请,赵光义一律照准,宋朝由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货币改革。

我们这里需要先说明一下当时的货币市场是怎样的一种现状。在唐朝天佑年间之前,中国大地上的货币市场是相对稳定的,但在天佑年间由于战乱频繁且各地藩镇各自为政,全国范围内的货币市场便开始出现混乱,而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铜币的缺乏。为什么会缺乏?因为兵器装备对铜的需求量开始激增且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急剧下降。唐朝中后期开始,中国一直处在政治和军事的动荡时期,加之五代十国的混乱更是加剧了这种动荡,因而货币市场的这种混乱状况便一直都没有能够得到扭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