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赵光义登基两个月后的公元976年12月,宋朝的一帮节度使就以为赵匡胤奔丧以及恭贺赵光义继位为名进入了开封, 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趟开封之行来得容易再想离开却没那么简单。这些人里面就有赵普,另外还有四个在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安远军节度使向拱、武胜军节度使张永德、横海军节度使张美、镇宁军节度使刘廷让。
与赵普所不同的是,这四人是纵横沙场的武将,论资历他们是可以和赵匡胤相提并论的。严格地说,这四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符合传统的节度使形象的人物。
这四人里面向拱早在后周时期就已经被加封为同平章事、领武宁军节度使之职,而张美更是在柴荣南征南唐以及北征辽国之时负责留守京城并领大内都点检之职,论资历和地位,这二人比当时的赵匡胤只高不低。
在赵匡胤登基称帝之后,这二人更是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赵匡胤的拥戴。赵匡胤亲征李筠之时,向拱亲自去面见赵匡胤并提出破敌之策,而张美则更上一层楼。赵匡胤那一次的出兵显得很匆忙,准备工作并不是很充分,张美便将自己所积蓄的所有军需物资全部拿给了赵匡胤。比起那些躲在远处只是口头上对赵匡胤表示臣服的地方实力派将领,这二人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赵匡胤表示了忠心和拥戴。当然,平乱成功后赵匡胤也没有亏待他俩。
至于张永德,这个人就更不用说了,当时作为后周禁军殿前都点检的他曾是赵匡胤的上级,另外周世宗柴荣还是他的大舅子,如此身份其分量之重就无需多言了。最后一个是刘廷让,关于这人我已经提起过很多次了,他的曾祖父是曾经在北方与李克用和朱温三足而立的刘仁恭,他也是宋朝平灭后蜀的东路军主帅,他的另一层身份则是赵匡胤当年的结义兄弟。
基于这四人的身份比较的特殊和敏感,赵光义对他们也是相当的重视,而他“重视”的方式则比较另类,因为他决定要拿这些人开刀。按理说,在履行完为赵匡胤奔丧并祝贺赵光义登基的既定程序之后他们就该回到自己的领地,可赵光义却对他们耍起了流氓:“既然众位爱卿来都来了,那就多在京城里住一段时间吧!”
这几乎就是明目张胆的扣留,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四人即使心有不甘可这时候他们又能怎样?你们这次可都是光杆司令进城,难道还想在京城这个地方跟手握雄兵的皇帝陛下瞪眼拍桌子不成?首先醒过神来的是赵普,他发觉事情好像不太对劲,加之赵光义早就在他的卧榻之地安插了高保寅这一颗钉子,于是他才主动申请去给赵匡胤守陵以求能混个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