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11章 擒贼擒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擒贼擒王(2 / 2)

赵普这事前面已经交代过就不再赘述,可是另外这四个武人出身的节度使大人却没有赵普那等政治觉悟。他们也不知道赵光义的这个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眼下他们是走也走不得就只能在京城里混日子,总不能他们也集体上奏请求去给赵匡胤守陵吧?再者说,赵光义强留他们也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既然你们是来给先帝送葬的,那就怎么也得等到先帝入土为安才能回去吧?”

公元977年4月,装载着赵匡胤遗体的棺椁终于在永昌陵落葬,就在向拱等人准备回去之时,赵光义的一道圣旨降下:封向拱、张永德为左卫上将军,张美为左骁卫上将军,刘廷让为右骁卫上将军。这些人从即日起被解除节度使的职务,从此以后就在京城里养老了,而且赵光义对此的解释也是那么的冠冕堂皇和温馨可人:“诸位爱卿都是德高望重的朝廷老臣,节度使这个劳神费心的活儿我实在是不忍心再让你们去干了,你们以后就在京城里好好地享清福吧!”

直到这时候这四人才如梦初醒,原来赵光义之所以留他们这么久是想解除他们四人在地方上的军政大权。然而,这时候一切都晚了,他们待在开封的这几月时间里,赵光义有充足的时间去一步步地接管他们的地盘甚至是军队,此时的他们除了叩谢皇帝的恩德之外再无任何的可为之举。

赵光义这一招堪比赵匡胤当年对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的杯酒释兵权。不过,相较而言,赵匡胤用的是他的仁德以及他在军中威信让石守信等人几乎是心服口服地交出了兵权,而且赵匡胤在做这件事之前也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精心算计。

要知道石守信等人当时就是京城禁军的统兵大将,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可以立马造反。两相对比之下,赵光义的举动就显得卑劣和阴损了很多,他的这次“杯酒释兵权”分明就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可是,就算是手段阴险了一些,但这对于赵光义来说又能怎样呢?他的目的达到了,他成功了,在他所认知的世界里,人生向来只以成败论英雄,对他这样的人来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根本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可言。

再多说一句,我个人觉得两宋的所有帝王里赵光义跟后来的赵构是最像的,我说的是工于心计这方面,他俩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如果将这两人对换一下时空,很有可能历史的走向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变化。赵构在收取张、韩、刘、岳四位大将的兵权之时也是干得那叫一个“漂亮”,换了赵光义去做这事估计都未必能比赵构做得更好。总而言之,赵构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绝对是赵光义的嫡传后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