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14章 细说吴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细说吴越(1 / 2)

要说钱俶以及他的吴越国就得从他的祖父钱镠(liú)说起。

钱镠(公元852年—公元932年,是的,你没看错,这人活了整整八十岁。)杭州人,少年时期是当地有名的地痞无赖,后来为了谋取生计便学着黄巢开始搞起了地下商业活动——贩卖私盐。不过,这个行当并没有让他发达起来,不死赖活地过了好几年后,钱镠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公元875年,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拥兵叛乱,驻守当地的另一名武将董昌趁机高举平叛大旗大肆招募当地豪杰组成讨逆大军。眼见贩卖私盐似乎也没什么出息和前途,从小就练过武术且擅长射箭并能够将一把长槊抡得虎虎生风的钱镠在自己二十四岁这年应募入伍。他的起点不算低,因为他年轻力壮且拥有一身好武艺,所以他一开始就被任命为了一个小军官。

王郢之乱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而董昌和钱镠也就此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董昌的行为在当时可是难得的忠君爱国的典范,事后自然要大力表彰,而钱镠则因为自己敢打敢杀成了董昌手里的一把斩钉断铁的利剑。随后的几年里,钱镠一直跟着董昌,期间先后扫平了安徽多地的匪乱,再又成功地配合各路联军成功地将流窜到浙江的黄巢大军阻击在了杭州城外。

这段历史其实非常复杂,黄巢之所以没能攻占杭州其实跟钱镠关系不大,他不过是参与了那场地缘角逐的一个普通的执行者,他连一个参与者的资格都算不上,因为他那时候在联军的各路诸侯里根本排不上号。但是,钱镠在这次的战争中因为作战勇猛且颇有谋略而被当时的一代名将、大唐淮南节度使高骈所赏识,事后高骈亲自向朝廷上表保举钱镠为都知兵马使兼太子宾客并获得朝廷的同意。可以说,高大人算得上是钱镠命里的一大贵人,如果没有他这种身份和地位的人的推荐,钱镠想要发家可能会很辛苦很多。

公元882年,钱镠的主子董昌与越州观察使刘汉宏发生了激烈的矛盾,二者于是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相互攻伐。作为董昌手下的第一战将,钱镠不但帮助董昌最终击败了刘汉宏,而且他还在会稽(今苏州)生擒了刘汉宏命人砍下了此人的首级送给了董昌。吞并了刘汉宏的地盘后,董昌雀占鸠巢把自己的治府迁到了越州,而他先前的大本营杭州则被当成胜利之后的奖赏留给了钱镠。自此,钱镠尽管在名义上还是董昌的部下,但实际上他已正式成为制霸一方的小诸侯,此时的钱镠不过才三十四岁。

此后的十余年间,江淮流域的各路军阀相互混战,到了公元893年基本上就剩下了三路诸侯,分别是杨行密、董昌和钱镠。这一年,唐昭宗正式任命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第二年又加封钱镠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钱镠就不再是什么小诸侯了,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方强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