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42章 守株待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守株待兔(1 / 2)

公元980年10月20日,耶律贤的御驾从幽州抵达固安县,辽军的兵锋直指宋辽边境的重要关口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境内)。至此,宋朝这边终于是破案了——原来辽国这一次举国南侵的突破口是在瓦桥关!

消息传入开封,宋朝的朝臣们是集体震恐,这种场面与当年辽国朝廷在得知赵光义率领几十万大军围困幽州之时的反应几乎是别无二致。但是,请为宋朝庆幸吧!这时候宋朝的皇帝不是赵佶,也不是赵佶的儿子赵桓,更不是赵构,他是此生从不畏惧任何挑战的宋太宗赵光义。

此时的赵光义已经稳重很多了,有了满城和雁门关的胜利,他仍然相信前方的宋军将士可以应付辽军的入侵,至少也是可以为他抵挡一阵子。在命令禁军马军都指挥使米信带领一部分宋朝最为精锐的中央禁军前去增援定州的同时,赵光义也做好了再次御驾亲征的打算,他当即下令征调民夫整修从开封通往雄州的道路。

既然你耶律贤这么一个药罐子都敢御驾亲征,那我赵光义又有何所惧?你既然想来跟我拼命,我正好也有这个意思,那就让我们直接亮出所有的家伙事儿来个一战定生死。

宋辽瓦桥关之战其实跟幽州之战在某些地方很相似,但不同的地方也有很多。赵光义当年是拼了命地想要拿下幽州,但辽国人对瓦桥关没有兴趣,他们的战略目的很明确——就是围城打援,相同点就在于围城的一方都是由皇帝率领的几十万亲征大军。当年幽州周边的辽军因为实力不足不敢与赵光义的庞大军团正面交战,而此时散布在瓦桥关周边的宋军在没有接到皇命之前也是不敢单独来招惹耶律贤。另外,宋军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河北大地的宋军尽管人数众多但都分散于各地且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也就是没有一个统帅。

崔彦进、李汉琼、孟玄喆,这些统兵大将都有各自的防区,但在未得到赵光义的命令之前他们是不得擅离职守的,因为他们的防区也很重要。而且,即使这些人都去赴援但却没有一个主帅,这就像满城之战那样,几位官职几乎平等的大将要靠一场联席会议才能商量出一个作战的方案。

对方是皇帝亲率的几十万大军,而己方则是各自领兵一两万的各路将帅,而且军中没有一个像当年攻灭南汉时的潘美以及攻伐南唐时的曹彬那样的一个军事统帅负责统一指挥,这仗还怎么打?但是,这也就是我们在此发发牢骚干着急罢了,因为这正是赵光义自觉得意之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