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把视线从宋朝的京城开封转移到大宋的西北边陲,然后再把时间倒拨回太平兴国八年三月,也就是党项族的首领李继捧将党项五州献给大宋的次年。
我们现在要说到的这个人正是李继捧的族弟、那位年轻的党项贵族李继迁,但在这之前,我另有一些话想说在前头。
放眼当时,哪怕是全天下最具有超前战略眼光的人也不会想到或预见到此时的这个年轻人会在今后成为那个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李继迁。这一切就如前世之人没有人会把正在集市上卖粮的刘秀当成一回事,即使是到了后来也不会有人把宛城起兵时的刘秀当成一根多大的葱,李继迁也是如此。
在赵光义以及开封的那些朝廷大员和驻守在党项五州的宋军将领眼里,此时公然举兵反抗大宋的李继迁不过就是一个不自量力的小蟊贼,顶多算是一个土匪头子,剿灭他则是迟早的事。事实上,在大宋强大的国力和军力面前,不论李继迁是蟊贼还是土匪确实都不足为虑,可关键在于一旦这个蟊贼或土匪有了信仰这事就不是那么好办了。
李继迁或许不知道什么叫信仰,但他的脑子里确实有这个东西,他的信仰就是维护党项人的尊严——不如愿,毋宁死。信仰这个东西是很虚幻的,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在一个族群遭受欺辱或压迫的时候,这个东西却能让她的优秀儿女热泪盈眶并为之而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且生生不息战斗不止。对于这时候的李继迁以及他的追随者来说,宋朝无疑就是在践踏他们的尊严,所以他们要反抗,要为了党项人的尊严和自由而战斗。
不过,一个人能力再强本事再大,但如果没有天时的助力或是没有命运的垂青,那么他仍旧翻不起什么大浪。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之所以建立起了伟大的功勋和业绩,这不单单是因为他们能力超群,更因为他们总能在关键时刻获得近乎于天赐神授一般的幸运,或者是总能够一次次地化险为夷甚至大难不死,而我们通常把这种人叫做天命之人或者天选之子。作为大宋此时的敌人,李继迁正是属于这一类人。
纵观李继迁的一生,他无数次遭遇惨败但却又一次次地重新站起,他数次险些命丧黄泉但却总能逃过一劫并东山再起。抛开民族身份和立场,即使是作为一个汉人也不得不为他那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所折服。如若换了别人,李继迁那样的遭遇恐怕早就偃旗息鼓了,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天下形势为自己和党项人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