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102章 议定储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2章 议定储君(1 / 2)

说完了蜀地的平乱和西北的“剿匪”,我们现在需要回到开封去看看赵光义的近况。

当时间进入公元994年9月,这时候蜀川叛乱的熊熊烈火虽然已经被扑灭,但零星的火点仍然不时地在扑腾,年初进入蜀川的宋军此时还不敢也不能回师。宋朝的西北方向也是同样的状况,李继迁虽然服软了,可宋军接管了李继捧的地盘就得驻军,另外还得时刻提防李继迁那头反复无常的恶狼,他随时有可能扑上来乱咬一通。也就是说,尽管眼下看似天下太平了,但宋朝在这两个地方依然屯驻了重兵且时刻都绷紧了神经。

绷紧神经的还有赵光义,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他是整个宋朝把神经绷得最紧的那个人,原因没有别的,只有一个——北方的强敌和死敌辽国。

辽国这几年对宋朝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真的是让人无法看透的一个谜。宋朝发动的雍熙北伐结束之后,辽国人不死不休地逮着宋朝狠狠地撕咬了好几回,看那架势似乎是一定要把宋朝给打得亡国才能解恨。然而,自打耶律休哥率领的辽国重装骑兵接连两次在李继隆的手里遭遇惨败之后,辽国的君臣们似乎突然间就变成了和平主义者。从那之后的整整六年里,辽国再没有对宋朝发动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是一门心思地在国内整顿内政发展生产闷声发大财。

很明显的是,宋朝派出大军分别前往蜀川和党项进行平乱和征讨是不可能瞒得住辽国人的,赵光义最担心的就是辽国人会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如果萧燕燕再来一次御驾亲征直入河北,那么宋朝很有可能就此崩溃。同时在三个方向开战且其中一个对手的整体实力与自己旗鼓相当甚至是超过了自己,放眼古今中外这种事情还真的是难找,此事如果成真,那赵光义和他的大宋几乎可以直接去死。因此,赵光义在此期间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宋朝陷入三面作战的困境,简单说就是不去主动招惹辽国,为此宋朝不惜牺牲了自己的藩属国高丽。

就在两个月前的公元994年7月,高丽国曾派使者出海到开封来请求赵光义发兵帮助其抵御辽国的大举入侵,但自己正深陷战争漩涡的赵光义根本抽不出手来帮助高丽,况且这还是要他和辽国为敌,他要是真的发兵援助高丽无异于自寻死路,这一点理智赵光义还是有的。因而,对于高丽的求援他只能表示自己爱莫能助。就此,宋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高丽被辽国征服并从此改奉辽国为宗主国。

可是,你不主动去招惹辽国人,但对方如果主动来找你的麻烦呢?趁你病要你命,辽国人可绝对不是什么善茬,而这正是赵光义所最为担心的事。奇怪的是,辽国的君臣就好像集体都眼瞎了,对于宋朝此时正两线作战之事他们什么反应都没有,他们甚至都没有在背后为李继迁摇旗呐喊。可是,即使如此赵光义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