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失守后,宋朝的君臣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表面工夫都表现出了足够的痛心和悔恨以及对李继迁的巨大愤怒,但同时他们深知宋朝无法扭转西北当前的局势。因此,在为灵州的陷落而集体默哀之后,宋朝的反应不是立马前去收复失地,而是默认了李继迁对灵州的占领和控制,宋朝甚至开始积极防范李继迁接下来可能会有的军事行动。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宋朝在这时所做出的最新军事部署上就能够看得一清二楚,诏命:王超退回到京兆府(今陕西西安)担任永兴军驻泊都部署,石普为副;康继英为庆州驻泊钤辖;秦翰为环庆、泾原两路钤辖;王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
宋朝如此规格的布防已经差不多是将李继迁与辽国的威胁相对等了,赵恒和他的当朝大臣们也因此而被后世之人所深深鄙视:一个土匪头子李继迁就把你们吓成这样?真的是一群软蛋啊!你们为什么不去夺回灵州?那里有宋朝唯一可以驯养战马的牧地,那里是宋朝制约李继迁谋夺河套平原甚至是进取河西走廊的屏障,如果重夺此地并牢牢地控制住它,那么宋朝往后怎么会闹马荒?战略地位无比重要的河西走廊以及富庶一方的河套平原又怎么可能会被后来的西夏所占据?你们真的是目光短浅!你们的所作所为真的是祸贻子孙!
这应该就是当时的很多人以及后世很多人的观点和感受,最初读到这段历史时我也同样如此,可是我在这里还是想再次提到李沆的那句话:继迁不死,灵州终不能守。宋朝保住灵州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当地屯驻大军,而且有鉴于李继迁现在的实力,宋军的兵力至少得是三到五万之间。
好了,兵派过去了,粮食呢?李继迁已经抢过两回了,那他为什么就不能有第三回和第四回呢?或许有人会说,宋军可以在当地屯种军田啊?如此这般粮食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好吧!就算能够在当地开垦出可以耕种的土地,可每到长苗或其他关键时节李继迁就派个一两万人趁夜百里奔袭,然后在你的田地里遛几圈马,然后拍拍马屁股走人,你又能拿他怎么办?
多余的话就不说了,以上其实都不是宋朝最终决定彻底放弃灵州的原因,那真正的原因在哪儿?试想一下,如果宋朝这时候没有辽国这个死敌和劲敌,那宋朝会对灵州的失守如此忍气吞声吗?没错,这背后的原因其实都是因为辽国人无时不刻的威胁所致,因为一个灵州而导致宋朝国力大损值得吗?如果在此囤积重兵并与李继迁长期对峙抑或鏖战从而被辽国人在河北形成突破继而危及开封导致国家陷入的生死存亡的险恶境地,那灵州是否就成了大宋帝国的掘墓人了呢?
恕我直言,那些在这件事情上对赵恒和宋朝大肆讥讽乃至是咒骂的人都是鼠目寸光之辈,只是盯着李继迁在看待问题,完全把北方的辽国当成了空气。事实上,此时的辽国正用一把刀顶在宋朝的背后,在这种情况下你不顾一切地伸手去打脸上的蚊子,此何其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