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清淇往事> 第98章 黑利企管引风波,形式主义遭质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8章 黑利企管引风波,形式主义遭质疑(1 / 1)

此前,周副总在北方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让李总深感反感。好在薛部长积极查找资料,找到电液推杆设备,成功解决问题,这才让李总悬着的心落了地。随后,李总再度投入到管理方案的策划中。

在营销领域,李总充分展现出非凡的魄力与创新思维。他的脑海中不断迸发出新奇想法,犹如璀璨星辰照亮清淇厂前行之路。总部似乎也察觉到了李总的决心,默许的态度如温暖春风,给予李总更大动力与信心。不仅如此,李总独具慧眼,从南京某制药机械厂成功挖来一名工艺高手。这位高手的到来,恰似一颗璀璨明珠,为清淇厂注入新活力,新的工作局面如画卷般缓缓展开,充满希望与期待。

然而,李总雷厉风行的改革手段,宛如一场强烈风暴,让一些人倍感压力。像周副总这样对企业贡献寥寥却拿着高额成本的人,自然成为李总整顿的首要目标。在李总的原则中,该走的绝不挽留,该退的绝不手软。对于那些靠关系混进清淇厂的人,李总更是想尽办法劝退。他深知,唯有清除这些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清淇厂才能真正焕发生机。

就在这关键节点,总部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派来神秘的黑利企管团队。他们如一阵突如其来的旋风,瞬间刮入清淇厂。这个团队行动迅速,仿佛训练有素的战士,在极短时间内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起初,李总怀着好奇心态参加他们的会议,静静观察团队的一举一动,心中充满期待。但随着会议进行,李总渐渐发现这个团队的做法与自己的理念有所出入。他们的管理方式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实际可行性。失望之情渐渐涌上李总心头,于是他决定不再参与这个团队的活动,而是将这个“麻烦”丢给正闲着没事干的周副总,让他陪着黑利企管团队折腾。

黑利企管团队的到来,使清淇厂的日常工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学习与开会成为常态。主讲人廖中诚在众人眼中不过是个夸夸其谈之辈。每次上课开始,胖乎乎的主讲老师便精神抖擞地站在台上,扯着嗓子大喊:“大家上午好!”声音洪亮有力,仿佛要穿透整个会议室。紧接着,员工们就得异口同声地大声回应:“好,很好,非常好!”这似乎成了规定动作,一种机械的回应。瞬间,员工们仿佛找到了别样自我,精神为之一振。但不少员工私下嘀咕,这与传销口号实在太相似。他们心中充满疑惑与不安,不知这样的管理方式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真正好处。

课堂上,一场场看似热闹却又尴尬的互动不断上演。老生产部长被点名回答问题,在众人注视下显得紧张。他磕磕绊绊地说了几句,试图表达自己的看法。然而,他的回答并未让主讲老师满意。老师立马条件反射般喊出:“好、很好、非常好!”老部长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感觉自己像个手足无措的小学生,心中充满无奈与困惑,不知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当年轻技术人员回答问题后,老师又会立即发问:“对面的伙伴棒不棒?”大家先是一愣,随后不由自主地喊出“棒”。老师却不满足,大声说道:“大声点!”会场上的声音这才大了一些,可也有个别人在窃窃私笑。接着,老师又问:“要不要鼓励?”大家齐声回应“要”。最后,老师总结道:“你是最棒的,你是最优秀的……”这种看似热闹的互动,却让许多员工感到无比尴尬与不自在,觉得自己像被操纵的木偶,被迫参与一场毫无意义的表演。

老师又开始提问:“大家觉得我们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下面一片沉默。老师脸上露出尴尬神情,眼神在会议室里扫视,试图找到愿意回答问题的人。无奈之下,他开始点名。被点到的员工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眼神中充满迷茫与不安。老师皱着眉头,滔滔不绝地讲述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然而,他所说的都是些空洞大道理,没有任何实际解决方案。员工们听着老师的长篇大论,心中充满失望,渴望听到切实可行的建议,而非这些空洞理论。

接着,老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大家讨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各个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他们提出各种想法和建议,如加强团队合作、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员工积极性等。然而,当各个小组汇报时,却都是些老生常谈的方法。老师却装作很兴奋的样子,大力表扬各个小组,说大家的想法都很棒。但员工们心中清楚,这些方法并无实际效果,他们只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非真正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他们还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员工们互相竞争,声称是为了激发潜力。在这些活动中,员工们被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各种比赛和挑战。比如,有一次组织了一场知识竞赛,各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准备,希望能取得好成绩。然而,在比赛过程中,大家发现问题非常简单,且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最终,获胜小组得到一些小奖励,如一本笔记本或一支钢笔。这些小奖励让其他小组成员羡慕不已,从而更加努力地参与到这种看似热闹实则毫无意义的活动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