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十万个睡前小故事> 钱学森的人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钱学森的人生(1 / 2)

钱学森,这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杰出科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钱学森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幼便接受了全面系统的家庭教育。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下,钱学森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和对知识的渴望。

童年时代的钱学森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常常沉浸在各种科学书籍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面对当时民穷国弱的时代局面,钱学森早早地立下了学好知识、掌握先进科学技术,以科学实干报效祖国的决心。

在求学道路上,钱学森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那里,校长林砺儒实施的一套以提高学生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让钱学森受益匪浅。他和同学们临考前不开夜车,不死读书,而是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念小学时,钱学森叠的纸飞机就比同学们的飞得又稳又远。他的同学张维回忆道:“钱学森叠飞机叠得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从这里就能看出,尽管年纪还小,要做什么事的时候,他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用科学办法达成目的。”

中学时代,钱学森的数学老师认为他数学好,应报考数学系;国文老师认为他文章写得好,应报考中文系;美术老师则认为钱学森在艺术上有天赋,建议他学画画。然而,在1929年报考大学前夕,钱学森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学铁道工程,学造火车头,于是他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1930年暑假,钱学森因染上伤寒不得不休学一年,在杭州养病期间,父亲聘请了一位画家教他画国画,钱学森很快便掌握了国画技巧。后来,在大学临近毕业时,钱学森所在的1934级级徽以及校友通讯录封面,都是他亲自设计的。

除了作画,钱学森还热爱音乐。在大学同学的动员下,他加入了铜管乐队,每天都会花半小时练习圆号。他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曾用奖学金买了一张《音乐会圆舞曲》唱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