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十万个睡前小故事> 钱学森的人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钱学森的人生(2 / 2)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这让钱学森悲愤不已,他毅然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改学航空工程,学造飞机。他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航空方面的书籍,还发表了多篇有关航空的文章。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懈的努力,钱学森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公费生,前往美国深造,专业是航空工程。

在麻省理工学院,钱学森的学习如鱼得水。但他不能容忍美国同学瞧不起中国人的态度,他曾对同学说:“中国现在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试?”在一次期末考试时,一位教授出了一些难题,大部分同学都做不出来,认为老师故意刁难学生。然而,当他们来到教授办公室门前时,却看到门上贴着钱学森的试卷,卷面工工整整,试卷右上角有老师批阅的分数,一个大大的“A”后面还跟着三个“+”。那些本想闹事的学生看着这份试卷,顿时目瞪口呆,从此对钱学森刮目相看。

1936年,钱学森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当时航空工程的工作依据基本上是经验,缺少理论指导。为了能掌握航空理论,并以此来更好地指导航空工程,钱学森果断地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选择: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研究航空理论。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入学申请,并成为世界着名力学家冯·卡门教授的博士生。

在跟随冯·卡门教授学习期间,钱学森与老师之间曾因为对一个科学问题的见解不同而发生争论。有一次,两人因对钱学森的一篇文章观点不一而争辩起来,冯·卡门一气之下把文章扔到地上,师生俩不欢而散。但第二天,冯·卡门在办公室见到钱学森时,竟给他鞠了一躬,并表示自己经过一夜思考,认为钱学森是对的。

1941年,钱学森在美国《航空科学学报》发表了科研成果《柱壳轴压屈曲》一文,成功攻克了困扰航空界多年的难题。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10页,极为简明,但钱学森在研究过程中编有页码的推导演算手稿就达800多页,其中有些计算数字精确到了小数点后8位。论文完成后,钱学森把手稿存放到纸袋里,并在纸袋外面写下了“final”(定稿)字样。但他很快又想到,科学家对真理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于是,他又写上了“nothing is final”(永无止境)。

在异国他乡,钱学森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他与妻子蒋英自幼相识,两家是世交。1947年回国探亲时,36岁的钱学森已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当时,蒋英已成为签约歌手。钱学森追求蒋英时,没有甜言蜜语,也不懂送花,只是常常去蒋英家做客,对她说:“你跟我去美国吧!”没说几次,蒋英就被他的真诚所打动,答应了求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