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情,二位神君从没有考虑过这两个字,可如今,它鲜艳地呈现在二人面前。
神君们无法理解的凡人行为有很多,比如桓漱石,比如荞麦。
桓漱石突然哀伤地念了一句:
“人生在世,八苦八难,总有些盼头,能看透看破,顺其自然,只待一了百了。”
智慧法师是这样,桓漱石是这样,荞麦是这样,后来的资良瑜,也是这样。
桓漱石依旧不愿成仙,君玙没再劝,桓漱石已经说了,顺其自然,一了百了。
拜别枕流仙人,满怀敬意地目送着枕流仙人的魂化作点点远天蓝色的光点散去,是那片倒映着天空的大湖,君玙和月老回到上界。
此后人间春日,陌上花开,远天蓝色的小花大片大片,好像纪念谁人的初见,又好像是来赴何人的约。
君玙和月老都不曾真正看透枕流仙人,他非草木,亦非神明,岂会无怨无恨?
仙人之心,悲悯,克己,坚毅,将最恨的种子埋在心里,从不生根发芽,可它依旧在;虽它依旧在,却长出了世上最善的花。
凡人得道成仙,仙人之心,乃是得道凡人之心。
桓漱石所有的爱与怜都随着魂魄消散而去,只有从未宣泄出来的恨意,从来虚无缥缈,寄恨于天地。
君玙与月老二人回去后,惆怅了几日,他们似乎也变得多愁善感起来,恢弘的大殿也成了那迷人的远天蓝。
“你觉得枕流仙人像什么?”
“水。”
“动时如细水长流,顺势而为,利万物而不争。静下来是一座湖,纳百川,而表面无波。”
两人轻叹口气,不复谈论。
而神主亦知此事,他惋惜枕流仙人的故去,暗恨上界无人可比,他闭关修炼,冥思苦想一百天,终于想出个绝妙的法子。
枕流仙人出自人间,那么便叫所有神官依次往人间走一趟,亲历一世好了,来培养他们的怜世之心。
谢玿与王玢的相遇,是水流,或平静,或湍急,最终汇入大海。
君玙是神主最满意的一位神君,美中不足是他似乎太过牵挂一人,不过不要紧,神明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他可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