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之世,承贞观之遗风,续开元之盛世。其为人也,温文尔雅,睿智明达。自即位以来,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以安百姓,以固邦本。均田制行,百姓耕有其田,府兵制立,国家兵强马壮。是以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海内晏然,史称“永徽之治”。
李治在位,亦重文教,广开言路,纳谏如流。彼时,文人才子辈出,诗词歌赋,流传千古。且说那上官仪,文辞华丽,笔力雄健,常为李治草拟诏书,备受赏识。又有许敬宗,学识渊博,才情横溢,亦得李治重用。二人一文一武,辅佐李治,共谋国事,朝野上下,皆称其贤。
然李治之世,亦非全然太平。边疆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幸有名将辈出,如薛仁贵、苏定方等,皆勇猛善战,屡建奇功。薛仁贵东征高句丽,所向披靡,威震四方。苏定方西征突厥,转战千里,斩获颇丰。此乃李治之世,武功之盛也。
至于后宫,则有武后专政,权倾一时。武珝,即武则天也,姿色绝美,聪慧过人。初入宫时,仅为才人,后因机缘巧合,得李治宠幸,渐次升迁。永徽六年,被立为皇后,自此权柄在握,朝野侧目。
武则天称帝之心,久已有之。其为人也,刚毅果决,雄心勃勃。自为皇后以来,广结党羽,排除异己。朝中大臣,多有畏惧其威者。载初元年,武则天终于称帝,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彼时,天下震惊,议论纷纷。然武则天威势已成,无人能撼其位。
武则天在位,亦有其政绩。科举之制,得以延续,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农耕之事,亦受重视,百姓安居乐业,仓廪充实。然其政治手段,亦颇为狠辣。酷吏来俊臣、周兴等,皆为其爪牙,专以酷刑逼供,残害忠良。朝中大臣,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且说那狄仁杰,为人刚正不阿,智勇双全。武则天虽多疑忌人,然对狄仁杰却颇为信任。狄仁杰亦不负所望,屡破奇案,深得民心。朝中大臣,皆以狄仁杰为楷模,竞相效仿。彼时,朝纲为之一振,政治为之一清。
然武则天在位,亦有其弊。其晚年宠幸男宠,如张易之、张昌宗等,皆以美色惑主,干预朝政。朝中大臣,多有不满者。神龙元年,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发动政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退位。自此,武周政权结束,唐朝得以复辟。
李旦复位之后,年号“景云”。彼时,唐朝虽已复辟,然朝政仍为武氏余孽所把控。李旦虽为皇帝,然形同傀儡,权力尽失。幸有太子李隆基,英勇果决,智谋过人。其暗中联络朝中忠臣,密谋诛除武氏余孽。先天二年,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武氏余党,朝政始得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