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联合武术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陈墨风的组织在武术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然而,陈墨风并未因此而满足,他深知若要真正实现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圈子和模式,必须向外拓展,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和资源。
陈墨风将目光投向了教育领域,他希望能与学校合作,将武术纳入学校的体育课程体系,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武术。他联系了几所当地的学校,向学校领导阐述武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益处,以及他所设想的教学方案。
在与一所学校的校长会面时,陈墨风详细介绍道:“校长,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我们可以设计一套适合学生的武术课程,从基础的动作技巧到武术文化的讲解,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比如,通过形意拳的模仿动物形态的招式,让学生们更加亲近自然,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校长听后,微微点头:“听起来不错,不过我们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而且要在课程安排中加入新的内容,还需要考虑家长和其他教师的意见。”
尽管面临困难,但陈墨风没有轻易放弃。他主动提出可以先在学校举办一些武术讲座和示范表演,让学生和家长有更直观的感受。在一次讲座中,陈墨风亲自上台,为学生们展示了形意拳的魅力。他刚柔并济的动作、专注的神情吸引了台下学生们的目光,赢得了阵阵掌声。
然而,在讲座后的交流环节,一位家长提出了质疑:“我觉得孩子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文化知识上,学习武术会不会耽误他们的学习?而且武术会不会让孩子变得好勇斗狠?”
陈墨风耐心地解释道:“这位家长,您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但我们教授的武术注重的是品德修养和自我约束。通过武术训练,孩子们能够学会自律、坚韧和尊重他人,这些品质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益的。而且我们会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不会影响孩子们的正常学业。”
尽管陈墨风努力解答家长们的疑问,但还是有部分家长持保留态度。这让陈墨风意识到,人们对武术的误解和偏见仍然存在,要改变这种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与此同时,组织内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随着组织活动的增多和影响力的扩大,一些成员开始有了不同的想法和诉求。有的成员希望能够在组织中担任更重要的职务,获得更多的权力和资源;有的则对组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建议,与陈墨风的想法产生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