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公文,送到了平舆郡府衙当中。
公文来自许氏,内容是说。
蓬莱名士陈仲路过许氏,表达了对隐士嵇慷无故被杀的愤慨,虽然关内侯许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还是无法抚平陈仲的怒火,许氏请求朝廷有司对此事加以关注,做出正面解释,如果嵇慷有罪就应当公布罪行,如果嵇慷无罪就应当给出补偿并处罚责任人,这样做了,才能挽回天下名士之心。
许综与许仪沟通之后,确定许氏与大将军曹爽、司氏兄弟同时保持一定距离的策略。
于是拦截陈仲的结果,就不再只是私下告知羊古,或者直接暗中向司氏传递,走朝廷公文,上书言事,谁都找不出不是来。
经过敕神间传递消息。
很快,羊古不但得到了许氏的上书,而且还得知了更多的细节。
“陈子正公状若中年啊!可敬、可畏!”
羊古一年到头,除非上殿面君,都是穿袍大袖,时而敞怀,隆冬时节也不觉寒冷,甚至于冬天时,旁人与他相见,同处一室都能感到温暖,乃是羊古一人,便使室内温暖如春。
然而若在夏天,与羊古同坐,又甚是清凉。
此刻,羊古便敞怀挥扇,听着亲近老仆讲述情况,感慨连连。
老仆是羊古祖母带来,做过羊古父亲的少年伴当,又陪伴了羊古长大成人,关系甚是亲近,也通晓修行,即便如今修为境界甚是精深,仍旧忠心耿耿。
“郎君这‘可畏’倒也解得,却不知‘可敬’为何?”
老仆一边说,一边把羊古摆了一屋子的书、简,该收纳收纳,该整理整理,动作又快又稳。
羊古也不去管这些,反正他的书,哪些还在用,哪些用过了可以收起来,老仆都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必担心收错。
“章老知晓王无咎乎?”
羊古所说的王无咎,便是已经接受了司旦招揽的王祥,至于“章老”则是对老仆的敬称——祖母、母亲的家人,时人在对此类亲属关系含混不清的时候,便有以“章”囊括的习俗。
羊古父亲在时,呼老仆为“阿章”,羊古小辈,就加一个“老”字,却非是老仆姓章。
“王无咎,沛郡大贤士王公明那大儿?”
老仆思索之后,找到了适于他记忆的名字。
王融、王公明,本是瀛洲道琅琊郡人,因其在琅琊郡多次被征辟为官,为了拒绝,他举家迁移到没人认识他的长州道沛郡。
虽说以王融当时的名声,迁移到哪里也不可能完全藏住,但此举终于让人们知道了他隐居不仕的决心,后来就没人再勉强他了。
王融正是与老仆同时代之人。
王融的长子,王祥字无咎,同样以孝,名动天下,更是在王融死后继续隐居三十余年,最近才答应了司旦的征辟,出仕为官。
羊古点头笑道:“恰好,我所言者,正是王公明公。”
羊古与王融幼子王览相熟,可惜王融故去之后,王融的续弦妻与原配之子王祥实在难以相处,王览不得已奉母还乡,回琅琊郡去了。
并不是每一个世家中的后母,都能如董志张母亲、羊古母亲那样深明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