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之所以孝名远扬,就在于后母虐待,欲杀王祥而后快,甚至在大冬天河流封冻的情况下,提出要吃鱼,而王祥就以身体的热度融化河面冰层,为其带回鲤鱼。
因此在长州道,王览的名声远没有王祥响亮。
羊古要讲王融,担心老仆不知道,都只提王祥。
“我曾于玄洞府上,听闻玄洞提及陈子正公与王公明公的一段论道旧事。”
王览字玄洞。
老仆连连点头:“玄洞郎君是个好的,也与郎君友善。”
相比起王祥在老仆嘴里只得一个“王公明那大儿”的称呼,王览的待遇就好得多了。
羊古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不过当下说的是另一件事,倒也没有急着询问原因。
“当年陈子正公提出婴宁之后,仍当有两重关碍,一一踏破,感应自可水到渠成。两关之中,一关当为命功,一关则未分明。”
听到这儿,老仆似也来了兴趣,道:“王公明不肯出仕,莫非便是因为他修的,是道家的道?”
羊古点头,老仆虽然年岁已高,于修行上很难再有什么进境,但多年的见识,可远超当今的寻常年轻人,提一句婴宁,他便知道说的是哪家法门。
老仆见羊古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便叹息一声:“怨不得王公明尚未年老,便定要去探寻前路,以至亡故,他道家的道啊,就是太清高了!”
这评价可太奇怪了,世人皆知,道家和光同尘,只要道家修士愿意,他们能与任何人做朋友,说他们太清高,实在是罕见。
羊古一向知道自己这位“章老”见识不凡,对世事有着自己的洞见,今日言语中,连着透露出两次不同寻常的观点,引得羊古好奇心大起,特别想要知道为什么。
于是,羊古干脆把自己的话删繁就简,三两句说完。
其实就是当年陈仲四处寻高修讨论道法,言及锁精禁漏与退病关,王融认为这两重次第多余,劝陈仲放弃,直接寻求感应才是正途。
后来王融在道家元真之境修行圆满,一往无前地尝试突破相当于儒家“防制”之境的,道家“天门”一关。
结果王融于突破中形神俱灭,英年早逝。
现如今,陈仲突破感应,而且前无古人地成就了“返老还童”的功果,如此看来,陈仲必然是坚持了当年他与王融讨论时,提出的两重境界,并且最终突破。
王融突破前路失败身死。
陈仲突破的,其实也是从未有人验证过的一条路,而他却成功了!
正因此,羊古认为陈仲“可敬”、“可畏”。
老仆听罢,露出怅然之色,叹息一声:“奈何太晚!”
他如今也是身体衰朽,以至于修行前路断绝,如果陈仲早生几十年,或者这能够“返老还童”的法门早些实证可行,他或许也还有些机会。
可惜!
少壮未相逢,闻名恨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