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修真小说>乾心论道> 第二百一十章 卢毓演法观澜峰(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章 卢毓演法观澜峰(5)(1 / 2)

这是来做说客了?

陈仲看着卢毓,并不言语,一时间不知阁内,只有透过窗牖,落在地面上的光斑,一点一点坚定不移地向前移动着。

良久。

卢毓长叹一声。

“唉!”

他看着神色丝毫未变的陈仲,恍惚间好似回到了几十年前,两人不欢而散的那一天。

几十年过去了,一切都已变了模样,可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变过。

“也罢!”

卢毓起身。

“子正兄已于许咸成处知晓何谓六品,愚弟便为子正兄演练一番五品之能。”

形名说五品,又名贯学。

对应儒家法门,便是防制之上的“敛福”。

只是,儒家法门在中古仍旧时有发生的文字莫名消失状况下,先师亲手所着的原典早已不知所在,历代儒家弟子传抄,抄本中笔误、方言、漏字等状况在所难免,又无原典可供对照。

于是儒家各脉传承越久,互相之间对法门,对先师所留典籍的解读差异便越大。

防制之境以下的诸般次第,因为可以亲身体会的修士数量较多,各脉分歧固然有,却还不算太过严重。

但到了防制以上,中古之后无人能够亲身体验,各种说法、解读难免众说纷纭。

到今日,敛福之境到底意味着什么,根本没有谁能够说清。

甚至就连这一次第的名称,都还是后汉种景伯从他所得的《圣道书》中整理重现,只可惜种景伯被刺之时,还没能留下关于敛福之境的更具体解释。

形名说外儒内法,没有采用法家法门的诸般次第名称,同样也没有采用儒家的。

却不知形名说这“贯学”,又有何等妙处,是否与其六品通关之境一般,存有名不副实的问题?

如今卢毓愿意展示,陈仲当然求之不得。

即便,卢毓打的是希望用“力量”,劝告陈仲不要再与朝廷为敌的主意。

陈仲点头同意,站起身来,随着卢毓一起,来到不知阁大门前,并肩向外眺望。

“形名说法门,以划地借势之形为里,然愚弟见之,此亦未及根本也,今日试为子正兄演此一孔之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