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之地,寒风凛冽,马周身披厚重的羊毛大氅,头戴毡帽,策马行于白茫茫的雪原之上。
他穿梭于各部落之间,每至一处,皆以诚挚之心与族长交谈,了解民情,传递朝廷的善意与关怀。
马蹄踏雪,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足迹,而他的身影,在这片广袤的天地间显得尤为坚毅。
大都护府内,尉迟恭与苏定方正忙碌地指挥着下人,将一筐筐煤球与精巧的蜂窝煤装载上车。
冬日的阳光洒在黑色的燃料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景。
二人额上微汗,却面带笑意,心中满是对长安城百姓能够度过寒冬的期盼。
往昔寒冬,长安及关中之地,常有贫苦百姓因寒而逝,令人扼腕。
今岁,北境之地已备煤球与蜂窝煤,以备不时之需。
尉迟恭与苏定方早作筹谋,于霜雪未至之时,便命人将这些温暖之物,悉数运往长安,欲使民众多一份暖意,少一份寒凉。
此番举措,实乃未雨绸缪。
此计策,实为马周于盛夏之时向尉迟恭所提。
尉迟恭闻之,心甚以为然,旋即遣飞骑使者,将此事奏报于圣上李世民。
圣上览奏,龙颜大悦,不仅允诺此事,更亲口嘉奖北境大都护府,赞其思虑周全,体恤民情,实为朝廷之光。
此举既安民心,又显君臣协力,治国有道。
马周于北境勤勉奉公,政事经手,无不细密妥帖,井井有条。
如此一来,尉迟恭等武将得以卸下政务之重担,心中宽慰之余,更可一心专注于练兵巡防,固守边陲,确保疆土安宁无虞。
马周之能,实乃北境之福,众将皆敬佩不已。
北境之地,牛羊成群,畜牧之业渐成支柱,为游牧诸部落带来了丰饶之财。
昔日贫瘠,今朝富足,部落生活条件较之以前犹如天壤之别,民风亦随之转变,众人皆安于现状,心满意足。
昔日漂泊不定,劫掠为生之日,已成过往云烟,无人再愿回顾。
今之北境,一片祥和,百姓安居乐业,共襄盛世之美。
然则,亦有少数部落心存桀骜,偶有挑衅之举。对此,尉迟恭岂容姑息?初犯者,严词警示;再犯,则毫不手软,命其赴矿井之中劳作,以示惩戒。
马周表面温文尔雅,言语间尽显平易近人,实则心思深邃,智谋过人。那些部落之人,只道他性情温和,殊不知诸多北境之策皆出自其手。
比如,让不听话的去挖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