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歌颂昔日代王夫人摩笲自杀的贞烈往事,批露赵无恤冷血残忍,杀死自己亲姐夫的发指罪行。
在摩笲山为摩笲夫人修建庙宇,并准备亲自前往祭奠,唤起代人对摩笲夫人的怀念,加深对赵氏的刻骨仇恨。
当年代王的后人代不实,也是唐社四大长老之一,其子代涤在消灭林胡过程中,立有大功,也受到了汉王的重用。
一直到今天,摩笲夫人的传说都令人动容。
4.将智伯瑶树立为忠良典型,将当年围攻晋阳的行为进行美化,解释为智伯为了维护晋室,讨伐早有不臣之心的赵氏。
这一过程中,重点对赵氏进行批判,没有对韩、魏两家多着笔墨,只是时机未到。
此举令唐社长老智战感动到老泪纵横,汉王终于为智伯正名了!俺们智氏是公忠体国的大忠臣!
俱酒可没有糊涂到将智氏、范氏这些六卿后人再重新启用的地步,借用他们不过是用了造造舆论。
这年头,反正谁死得早,谁就是忠良,谁就是典型,就立他为榜样!
5.推翻赵氏精心编织的“赵氏孤儿”的谎言。
其实在春秋之时,左丘明就在《左传》里完完全全地写下了赵氏“下宫之难”的前因后果。
晋国正卿赵盾,是赵同、赵括、赵婴齐同父异母的兄长。
晋景公的姐姐下嫁于赵盾之子赵朔,赵朔死后,谥号赵庄子,因此景公的姐姐也叫庄姬。
庄姬守寡之后,赵朔的叔叔赵婴齐,就将侄媳妇勾引到手,二人形成乱伦的奸情。
事情败露后,赵婴齐被赵同、赵括兄弟逐出晋国。
庄姬失去了情郎,怀恨在心,在晋景公面前少不得说赵同、赵括的坏话。
自赵盾起,赵氏在晋国嚣张跋扈,树敌太多,且在邲之战中不听指挥,导致楚胜晋败,在晋国之内早就对赵氏多有非议。
且赵氏家族早就与栾氏、郤氏家族有矛盾,墙倒众人推,在君臣合力而为下,晋国诛杀了赵同、赵括,并灭赵氏全族。
而赵朔之子赵武,当时跟着庄姬住在晋景公宫里,从而逃过了一劫。
若干年后,与赵氏勾连颇深的韩氏宗主韩厥劝谏晋景公,认为赵氏祖上赵衰有功,不能没有后人祭祀。
耳根子软的晋景公复立赵武为赵氏后嗣,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邑。
这就是“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
客观来讲,赵氏族人的任性妄为和骄横跋扈、不知收敛,是促使赵氏遭遇灭族之祸的主要原因,郤氏、栾氏等卿权力倾轧、排挤争权也是重要的原因,而庄姬之怨不过是一个导火索。
晋景公诛灭赵氏也无可厚非,作为国君,他要杜私门、强公室,防止卿大夫尾大不掉。
但景公还是过于仁慈,没有斩草除根,留下了赵武这个后患,导致最后晋国被赵氏后人所分。
赵氏复兴后,为了拔高人设,歌颂赵氏的苦难辉煌,刻意编造出一个“赵氏孤儿”的故事,塑造出公孙杵臼、程婴两个忠义门客的形象,树立了一个邪恶的屠岸贾的反面人物。
不得不说,赵氏编故事的手段十分高明,故事讲的多了,就成了史实,连司马迁都被吸引,写入了《史记》,造成了更广范围的流传。
甚至流传到了国外,被伏尔泰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在伦敦演出时引起了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