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后的几天里,征大人遍访了开封的各个角落,探访了官府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他走访了不少民居,见到了不少农户。每到一处,他都会询问百姓生活的困苦与不易。令人感到心酸的是,尽管开封府是大清的重要城市之一,但其中许多百姓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土地的过度征税和官府的徭役压迫,使得许多百姓不得不忍受艰辛的生活,甚至一些贫苦家庭的孩子,早早便要为生计奔波。
在一处贫民区,征大人遇到了一对老夫妇。两位老人年事已高,身躯瘦弱,依靠着一小块贫瘠的土地勉强维生。他们的家中空无一物,只有一张破旧的木床和几件简单的衣物。征大人看着眼前的景象,心头一震,便走上前去与他们交谈。
“你们为何如此贫困?”征大人问。
老夫妇默默地叹了口气,老者回答道:“我们年老体弱,土地的税赋沉重,家中又无儿女,靠着这片地勉强维生。每年都得交税,岁岁年年,压力越来越大。”
征大人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低头沉思。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许多贫苦百姓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在心中默默做出了决定:回去之后,必须将这些情况详细报告给康熙帝,督促朝廷采取措施,减轻百姓的负担,恢复民生。
在开封的几日间,征大人还注意到了一些社会现象。尽管大清国的盛世局面使得许多上层贵族过上了富贵荣华的生活,但底层百姓的疾苦却从未消失过。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在这个盛世之中依旧显得如此明显。
终于,征大人完成了对开封的调查,他带着自己所见所闻的资料,准备继续向其他城市前行。在离开之前,征大人特意拜访了几位当地的学者,与他们探讨了民生与政治改革的问题。这些学者多有才学,也对大清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他们深知,若是再不采取措施,贫富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大,社会的稳定性将受到威胁。
征大人离开开封时,心中不禁更加沉重。开封,作为大清的心脏之一,其繁华与贫困并存的现象,正是整个国家问题的缩影。而他,也将在这趟旅程中继续深入了解,找出更为根本的解决之道。康熙帝的密旨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带来荣耀,而是赋予了他一个责任——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