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抗战之新晋绥军> 第28章 山西的发展(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山西的发展(二)(1 / 2)

随后李志坚又来到城南山西实业公司的钢铁厂,这个厂的设备也是买的二手设备,直接运过来就安装,由于设计产能并不是很大,所以炉体和设备都也不算大,订购后没用太长时间就运回了太原,现在已经开始试产,进度要比西北炼钢厂快一些。

拉着矿石和煤炭的卡车、大车进进出出的已经比较多,这个炼钢厂用的铁矿石是从城外南边的小店铁矿场上开采的,煤炭则是买的西山矿区的,卡车的数量不足,大多都是周围的农民驾着大车来拉运,他们每天拉运的收入要比种地强不少,所以周围的男人青壮们大多来拉大车。这个厂投产后,困扰自行车厂的原料问题就解决了,下一步自行车厂就可以扩大产能。

在炼钢厂周围的是工业母机生产车间,现在还在建设中,原本李志坚要和制药设备一起买的是军工设备,然而李守义经过在美国的考察后,发现山西现在没有造血能力,最缺乏的不是机械设备,而是生产机械设备的设备,俗称工业母机,于是给李志坚发电报,建议改为购买工业母机,对于李守义的这个建议,李志安非常赞同,对李守义的眼光刮目相看,经过在上海和在美国的几年历练,李守义已经非是吴下阿蒙,眼光上升了不少。李守义给太原买回来的这一批工业母机来,也算是填补了山西,乃至中国的空白。虽然还处在建设期间,但是招聘工人的事情早就开始着手,李志坚知道太原本地的人才不足,早早就让山西实业公司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发招聘广告,但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招到足够的人,又是和制药厂一样的问题。

这么走了一圈过来,李志坚现在越来越发现,制约山西实业公司发展,乃至山西发展最大的问题不是设备不足、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是人才不足的问题。山西实业公司旗下各个工厂的技术工人都奇缺,在全省内都根本没有多少相关的人才,由于技术工人的限制,制药厂、发动机厂都不能投产,钢铁厂和自行车厂、化肥厂也受到影响,效率迟迟上不去。

李志坚只能再次找到阎锡山,申请在国立山西大学成立生物化学系,由教育厅和企业联合办一些技校,边学边练,来培养出最急需、最实用的技术工人来。山西之前已经普及了基本初小教育,现在建设一些技校,也有足够的生源。

对于李志坚提出的这个人才缺乏问题,阎锡山之前也发现了,但是成立相关学校一是缺乏师资,二是之前阎锡山一心为了修同蒲路,准备集中全山西省的资金来修建这条铁路,其他的事情根本顾不上,现在修铁路的钱都从国外银行贷款贷上了,资金压力瞬间缓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